中国地域文化概述(一)
主讲人:乔建中老师
先来解释什么是一方水土一方乐:
即在一个环境相当稳定的条件下,人们选择的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方言语言等。通过这种方式,创造自己的歌唱题材,和表达方式,构成了音地人三者关系。
音(是结果,是人唱出来的)
地(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
人(最重要,是人对环境的感受的演变)
什么是传统音乐?是我们祖先,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民俗中间,留下来的一种音乐,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地域音乐文化:音乐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特点。特定的地理地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不同的风土、水土、乡土,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特定感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
《礼记·王制》中记载:广谷大川(自然环境)异制(不同的习俗),民生其间者异俗。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从音乐发生角度,来说音乐的起源)——从古代开始,古人就已经对不同地方的音乐有了概括。
启示:各地的民间音乐与环境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人地关系、音地关系
该课程的意义在于,求证一方水土如何成就一方乐。本身是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
一、中国的地理地貌为传统音乐所提供的生存空间
一条地理——文化分水岭
1、地理
何为地理?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说文解字》
万物,主要表现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中国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地形。如平原、高原、高山、盆地、草原、沙漠等。
陈列,即山、川、沟壑、江河、湖海等。
历史证明,在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相对而言,地理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一种稳定的直接的作用。
早期文明:古希腊文明(借助于海洋)、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文明(借助于恒河、印度河以及平原地带的地貌)、中国文明,都是因为处在不同的地域形成的文化。
总之,地理地貌在相当程度的影响塑造着不同地区的文化面貌。
从中国的地理地貌看传统音乐:
1. 按照南北: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4种气候带
2. 从东西看:,由西部的海拔8千多米,一直到海拔到海平线的地形阶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海】
特殊的天文地理坐标,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的影响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它的历史。
两大江河分流中的南北对峙:
黄河流域(北方文化)
长江流域(代表南方文化)
六大地理板块组成总格局
北方:
1、阴山以北——游牧文化,
2、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3、太行山以西
长江流域:
1、江浙平原(吴越文化)
2、西南高原(楚文化、巴蜀文化)
3、岭南(即百越文化)
中国的经济文化的类型:渔猎采集型、畜牧型、农耕型。
《一方水土养一方乐》 学习笔记 1通过地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分类,去看不同地区的中国传统音乐。以上便是第一节课所说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