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放假,跟老前辈吃了个饭。
这老前辈祖籍是山东的,他父亲那一代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来到了兰州,他就在兰州出生长大的。
酒量高,自己喝一斤半没问题,人也豪爽,身材魁梧,确实没滴说,对我这个小老乡很照顾。
前辈说,前些年,我们每年都回家看看家里的那些亲戚,我父亲、母亲的兄弟姐妹之类的。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有些都去世了,回去的频率开始低了。
我说,家里有个亲戚走动的还多一些,尤其是当年的熟人,或者同龄人,在一起共同话题会多一些,如果跟不熟悉的晚辈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也尴尬。
前辈说,这些年也挺有意思的,如果当初我父亲还留在山东的话,也许我的处境比现在还差,当年在山东就属于底层人士,由于有文化,会识字,来到甘肃后成了中层人士,这也直接改变了我们兄妹几个的命运。
我说,老爷子身体好吧?
前辈说,我父亲因为我母亲去世后,很悲伤,父亲跟母亲关系太融洽了,导致现在一个离去了另一个一直牵挂。
我说,人都有这一天,有时候关系太好了就会这样,一旦有一方不在了,留下的那个人就会心痛。
前辈说,亲情这块就是如此,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
我说,很难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都有让自己心痛的人吧。
前辈说,想想也挺有意思的,我现在最骄傲的就是我女儿了,她从小到大成绩都很好,大学考进了上海复旦大学,后来考进了广州国资委成了公务员。
我说,厉害,女儿有个好工作就可以找个好对象,她的后半生也衣食无忧了,你们也不用为他担心了。
前辈说,小时候,我家女儿学习成绩就好,当时我在施工单位待着,施工单位最大缺点是照顾不上家人,为了能照看孩子,我回到了兰州成为了业主,失去了一部分,也得到了一部分。
我说,得到了女儿的现有的成绩,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当年你为何不利用你的人脉,让女儿来兰州就业呢,也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啊。
前辈说,她在外边读书久了,就不想回兰州了,说还是外边好,凭本事就可以晋升,思想上也更加灵活,不呆板,总说自己不适应兰州了。
我说,在外省读大学的人,百分之七十都留在了外地,我的那些同学还是一样的,多数都留在了外地,只能说根源是在外地读大学的原因。
前辈说,我们一个同事,当年他家孩子在兰州财经读的大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了两年研究生,后来为了工作又回兰州了。
我说,沿着父辈的足迹又开始了,父母就是孩子的天花板,这句话太对了。
前辈说,怎么说对与错呢,我家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就教育她要独立思考,在97年左右,她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给她报的绘画班,从小锻炼她审美观,立体感,这点很重要,现在从事的工作就跟绘画有很大关系。
我说,在学校里面成绩就那么优秀是有原因的。
前辈说,她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就建议她留下来读博,每月领着2000元补贴上的学,现在跟导师关系处理的很好,上次他们单位需要找个国内知名专家过去授课,一直没联系上。后来还是她负债联系的导师,导师跟那个专家沟通后去的他们单位。
我说,在那边也好,这么高的学历而且这么能学,以后干啥都能成功,以后就在广州安家立业就是了,你们老两口退休了就过去待着,再也不愿意回北方了。
前辈说,前年在广州给她买了一套房子,当时买的时候一个平方是一万,现在都涨到二万多了,家里能帮点就帮点,她自己每个月交着月供就行了。
我说,房地产以后的走势我看不懂了,真的,以前的时候还觉着肯定要涨涨涨,今年我搞不懂了。
前辈说,对于刚需而言,不要考虑价格,直接买就行。
我说,对,我赞同这句话,当年我的那个房子五千一平,现在都一万了。像我这个收入的人每月生活的都紧紧巴巴的,那些比我收入低的人压力更大。
前辈说,就是这样,但是你没办法啊,只能整个家庭一起供这套房子,如果只靠孩子自己收入,首付都交不上。
我说,不懂,真的看不懂,2018年的股市跌了百分之二十多,实体经济也没有起色,我不知道楼市还会不会涨。
前辈说,谁又能看得透呢,反正没有只涨不跌的道理,任何事情都不会违背规律,网上有个吴小平说,现在房价是高位盘,投资者一定要慎重。
我说,就是的,投资可是要慎重了,这不是闹着玩的,这年头,有个流动资金比哈都强。
好比大家手里有一堆古董,但是你手里有粮食,你不怕啊,最起码不会因为温饱问题而心慌啊,也学明后年有机会了,你就可以用粮食换个值钱的古董呢。
也许可以用古董投资一个好生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