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解“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理解“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作者: 苏城姑姑Ivy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22:33 被阅读0次

夏天开始在混沌课程里学习了“理念世界”

对于这个课程 我觉得很难找到感觉,有点玄学概念。

可是对积极心理学一些知识有了浅浅了解,有点理解为什么李善友有三介课程

一楼是具体方法经验;二楼是归纳法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模型;三楼是思考逻辑;四楼就是去掉了所有内容,从世界和自我的源头寻找源头,以及生命的意义。

四楼要我们清空杂念,寻找觉性智慧。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普遍不快乐?平头百姓每天忙碌为了生活 经常说累且不快乐;上市以后的那些大拿有了钱但是快乐的不多?

央视很久以前有街头采访“你幸福吗”,很多人无法回答,一个原因我们不知道幸福的涵义

对幸福缺乏理解有多层原因,有社会的原因,有文化的原因,还有自我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我们一直关注物质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没有用心去欣赏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当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我们有太多的竞争、太多的比较、太多的攀比。所以我们经常把物质表象的获得作为了幸福概念。我们不怎么关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有点瞧不起幸福这个概念。认为那是心灵鸡汤的调头。

让我们对着每天生活的重复,有新的理解,理解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会有积极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给了幸福非常清晰解释:

幸福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甚至可以度量的,有很多的科学方法。比如说我们就知道,快乐的时候、幸福的时候,有四种神经化学递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的话你开心不起来。一个就是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对我们的身心状态的愉悦感受特别重要。所以它不是虚的,空虚是因为你不知道。

幸福的能力是一种感知力,幸福是对幸福的感知力……

在《自卑与超越》那本书里边,阿德勒所讲的,人最本质的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自我卷入,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我们经常会把外在的物质当成是我们内心的目标。但实际上,你是被它卷入进去,你放弃了自己真正的自尊,而是寻找了一个有条件的自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就是就算你得到了那个东西,你依然不快乐。

渴望就是我们喜欢、追求的一件事情,往往它不一定是我们生活中间需要的。你想想,有些事情你真的需要吗?比如说那么多钱,你需要吗?你也不需要。但它变成了我们的欲望,我们就觉得一定要得到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是感情,对不对?健康、愉悦、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可,这是很重要的,对于人来讲,这样的需要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

孔夫子说,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吗?现在我们再重新来理解四十不惑这句话:四十岁不惑于外物,不再被外在的这些名誉、金钱、地位,名利权情的东西所牵绊。这就是寻找真正自尊的一个过程。

改变别人几乎做不到;改变自己艰难但是明白底层逻辑,而且有意愿可以做得到。

1)了解自己的需要区分渴望。 英文有Desire 和 Needs 区分不同概念。我的本源就是我的觉性智慧。

2)接纳自己:无论今天的我如何都去接纳。当你接纳了自己以后,你才能够产生自主的情绪,才能够有自我的选择。有了自我的选择,才能够把事一步一步地做好,所以,这里边说改变的起点,是接纳自己。

3)自主情绪:

    真正的自主,是要学会对他人负责的。所以,一个成年人,要能够学会自主地承担很多重要但无趣的事。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有趣你才做,而是因为它重要。这是你自己主动愿意去承担的一份责任。这是代表一个人真正成长、成熟的过程。

4)感受生活的美好,寻找意义。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外在的物质、外在的名誉、外在的社会地位去激励别人做什么事。我们无论在做一件小事:自行车收费员也是为回家或上班的人有个放心和安心,种菜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维生素… 我们都是社会一份子;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单位领导应该想到的,是怎么样创造一个条件,让他能够理解这件事情对他的意义,让他能够自己内在地产生一股力量去做事情。

改变自己在于心态,可以把“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作为一个泛读本,“枕上诗书闲处好,”来不断实践那些方法。

一个普通人,我们得自己做出自主的选择,得重新理解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够改变我们自己,可以调整自己。

有时候改变就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一个想法。

“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mi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