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偏差
——《卡片笔记写作法》第3章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1、文章摘要
当我们在设定一个假设的时候,大脑会自动进入搜索模式,扫描周围的支持数据,这既不是好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好的研究方法。更糟糕的是,我们通常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确认偏差(自我偏差)在潜移默化干预我们的生活。
确认偏差是一种微妙而重要的力量。如果有人试图找出人类推理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确认偏差必将是候选答案之一。 —— 雷蒙德·尼克森
解决确认偏差的问题需要分两步:首先,把整个写作过程颠倒过来;其次,把动机从寻找证实性的事实转变为收集所有相关信息,而不去管它支持什么论点。
敞开心扉寻求洞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我们发现论点和想法的工作方式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我们应该专注于那些颇具见地的想法,乐见那些最意想不到的事态转折,它们不会阻碍项目的推进,甚至还会推进项目的进展。
先集中精力让卡片盒实现群聚效应的积累,而不要立刻决定具体要写什么,也不要一直想着自己的预设立场。我们应做到:1、确认是否已将任务分解,并专注于理解我们所阅读的文章;2、确保我们已经准确地为所阅读的内容做好笔记;3、找到笔记之间的关联性,并建立联系;4、我们抽身出来看一看我们已经做的这些工作,再去确定我们要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卡片盒使得我们在阅读和记笔记时更有选择性,而唯一的选择标准是它们能否对卡片盒中的讨论构成补充,即它们是否与已有的笔记存在联系,或者可能在将来产生某种联系。
卡片盒里的内容差异越大,就越能把我们的思想带得更远——前提是我们事先没有决定方向。我们并不知晓会往卡片盒中添加什么,只是更喜欢添加相互关联的笔记。我们要在阅读、收集相关数据、连接思想,并思考如何将它们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并为论证制定一个线性结构。
2、获得的感知
我们的大脑都会存在确认偏差,我们大脑容易让我们把时间花在我们喜欢的人或事情上,我们需要借助外部系统来帮助我们克服这样的心理局限性,我们可以用卡片盒笔记法的系统或流程来促使我们做得更完美,而不需要我们自身变得完美。我们要自下而上的去记录自己的洞见、想法,保持开放的心态,先去积累卡片笔记,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找出笔记之中的关联性,建立联系,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3、自己的思考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预设自己的立场观点,不要以当下的理解来进行知识的搜集,这样会让我们的认知在后期存在片面性。我们卡片盒中收集的内容,既可以是对自己的观点或者已有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与已有内容相矛盾的想法,不再只是对个别项目预设立场的卡片收集,也可以收集反驳预设论点的信息。我们的卡片盒可以借助正反双方的热烈讨论来写出一篇有趣的文章。
4、自己的行动
自己要在了解确认偏差的原理后,不要去总看自己喜欢看得书,去做喜欢做的事。要知道其局限性,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格局,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一些反对自己的或者对自己持相反观点的人或事情,这样我们可能会发现新的观点、新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