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题外话:外地关注无产阶级少爷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济宁,你会发现它的知名度远远低于它所管辖的地区,比如曲阜,梁山,微山,兖州等。家乡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希望,通过我们缺乏自省的更新,以及不时提及的家乡,让您对这座城市有所认识。中国最广大的城市,是三线和四线。每一座城市经过房地产泡沫之后,基本养成了一个模样,但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却是钢筋水泥掩盖不掉的。
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济宁人,应该对济宁人好吃有所体会。
济宁的早点花样繁多,辣汤油条、羊汤油饼、糁汤烫面角、菜合肉合、粽子炸糕还有基本绝迹的黏窝窝等等。
等等。
等等等。
其中,夹饼,早餐可以吃,午餐可以吃,晚餐也可以吃。
所以如下对话并不少见。
早晨吃什么? 买两个夹饼吧。
中午吃什么? 买四个夹饼吧。
晚上吃什么? 买两个夹饼吧。
夹饼是羊肉串夹饼的简称,也因为后来饼里夹的种类实在忒多,说羊肉串夹饼,总是有点不够全面的意思。
但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有典故的。
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霍家街小学的北路队经过翰林街。有一个卖炸羊肉串的阿姨,后期也炸起了豆腐串。离她十米左右的位置,是卖烧饼的一对夫妻,砖炉烤制那种。起初大家只把羊肉串当零嘴,吃上几个还得回家吃饭。或者买了烧饼,左手持串,右手持饼,以先后顺序完成吃饭过程。颇有点像苹果砸在了无数人的头上,就牛顿一个人顿悟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人对这种吃法有任何质疑。直到有一天,卖串阿姨迈出了人类的一小步,夹饼的一大步。她从烧饼夫妻那儿搬来一摞饼。渐渐地,大家就都夹着吃了。最初的方式极其野生,就是把烧饼平在那里,码上羊肉串,再把饼对折握紧,用蛮力把竹签抽出来,肉身留到了里头。再后来,开始用小刀在饼边划出一个小口,把羊肉塞进去,颇像新疆的肉馕。
再后来,烧饼换成了火烧。
这是我的版本,一般来说,还会有其它的版本。
百度百科上说夹饼最早出现在三处门口,大概是1998年左右,因一个人在买了火烧后,又在卖豆腐脑的地方把炸好的羊肉串加了进去,吃后既饱腹又美味,而且经济实惠方便。
80后的这一代,是吃夹饼的主力军,毕竟它不是什么传统名吃,没玉堂酱菜历史悠久,也和京杭运河没点儿关系,就那么自然地诞生了。借着国企下岗的春风,我初中的时候,夹饼就遍地开花了。校门外边的流动小车,除了一家可口堡,一家烤地瓜,全是夹饼。课间休息的时候,会有流动小贩把车支到学校后门,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鱼贯而出,没吃早点的补上,吃过早点的加餐,其乐融融。早期的夹饼菜类还有缩印版的小卷煎、全是面的羊肉饼,后来又有了腊肠,火腿片等更为省事的菜品,前者也就消失了。
这么推算,我的版本要早于98年,如有当年的校友,也可以回忆一下。
这是我活到现在,真正见证中国历史变革的唯一事件。
济宁有着便利交通和丰富物产,但发展一直不快不慢,颇像班里的边缘学生,有着自己的一套小九九,但同学们并不关注他,他自己呢,倒也自得其乐,爱谁谁。我知道的建国后名人,有乔羽,潘晓婷和靳东。乔羽先生虽然生在济宁市,但那个年代还没有夹饼,顶多吃个火烧,潘晓婷家是兖州的,靳东家是金乡的,夹饼对他们的事业,应该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几天前看到了一个夹饼的宣传片,里头提到百年传承、精打小麦面、有机生菜等概念,彻底把夹饼肯德基化了。
那么,夹饼到底是什么东西?脑中浮现一个肉夹馍,把里头的腊汁肉换成各种油炸蔬菜,肉串鱼排,再抹上辣椒酱,甜酱或者半口酱,就成了。
有技术含量吗?不多。
味道可口吗?可口。
有益健康吗?并不。
如今,夹饼顺应时代潮流,也有了新的门头,新的营销,新的模式,你还能找到不少关于夹饼的排名,排在首位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家,于是名气越来越大,概念越来越火,夹饼俨然成了济宁小吃的代表。
只是学校门口的夹饼摊以及同学们,在创卫之前,就早不见了。
老一往期还谈了什么:
关于济宁,还有别的: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zczOTY4MA==&mid=2247483821&idx=1&sn=ae6f330974ffc4b51f905d1c5ce62668&scene=0#wechat_redirec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