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7)班 丁颖 3号
世人皆知,苏家父子三人,大宋朝三代文豪,民间朝廷无人不知,无人不敬。三者聚在一起,本是天作之合,但世事难料,祸端从中而来。
一、性扬之过
父亲苏洵,“思想独立,性格古怪,自然不是易与人相处的人”“个性强烈,不服管教,必又痛恨那个时代的正式教育方式” “他激烈的性格、他的嫉恶如仇”,由书中林语堂的评语可轻易得知苏洵性格之张扬、狂放、不羁。朝廷此等拘来之地绝不可能是他甘拜臣服的地方。自身的独断专行直导致与朝廷众官臣们所奉行的中庸之道相违。矛盾、争执、愤怒,自然遍地而起。朝廷众臣对苏洵的不满逐渐盖过对其才华的赏识,这份主观的不喜也直接影响了苏洵两位儿子的仕途生涯。正如书中所言“因此处事则落落寡合,将身旁这两匹千里之驹随时勒抑,不得奋鬣奔驰”。
弟弟苏辙,沉默寡言,处事低调。在朝廷中不易引人注目,官虽不大,却过得安稳,其兄“壮志凌云,才气纵横而不抑制,一时骅留长嘶奋啼蹴地,有随风飞驰征服四野入荒之势”其优异的文采,张扬的个性,相较于弟弟的低调,自然而然成为了众臣的竞争对手和眼中钉。
三者非但未成为天作之合,反倒因其张扬的个性使彼此相互影响,相互羁绊,成为了仕途之路的绊脚石。
才优之错
性格张扬最易多人不喜,影响三者为官之路的根本原因仍是因为他们的才智过于优异,自身的清高,他人的妒忌,敌手的忌惮。欧阳修曾言:“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吉报汗下,老天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欧阳修在文学上的修养功力不需多言,而如此厉害的学者竟对当时尚年少的东坡说出如此言语可见苏轼之才优。“身心精力过人的深厚,胸襟气度的开阔,存心的纯厚正直”等言语形客东坡,再度可知共品性优良。“自庄严纯正的古文风格,至轻松曼妙扣人心弦的小品,无所不能,各臻其妙”再现其功力之深。
其父苏洵,文学地位虽不及苏轼,相较于当时,仍可被称为“秉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其弟苏辙学地位虽不及苏轼,相较于当时,仍可被称为“秉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其弟苏辙为人低调,才情却不平凡。
由此,苏家父子三人,或因品性,或因才情,终不为朝廷此等浊地所容,看似天作之合,其实祸从在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