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心理学
心理治疗和宗教-河合隼雄《心理治疗之路》第五章

心理治疗和宗教-河合隼雄《心理治疗之路》第五章

作者: 迷之拉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1:07 被阅读0次

    刚刚读到本章子标题“宗教”俩字的时候,心里有点小敏感,因为始终对宗教有些抗拒情绪。深读下去,才逐渐清楚此宗教不是狭义的某个宗教教义或宗教行为,而是广义的宗教精神。

    一、有时候人们面对一些生活苦痛,依靠原有能自愈能力很难走出恶劣心境,依靠冰冷科学解释,如“他的死去是因为失血过多”根本无法安抚情绪上的失控和情感上的缺失,这种时候如果能有一个精神寄托(也许是宗教,也许是心理咨询)往往更能让人们与痛苦同行,或慢慢走出内心的困境。这里不是鼓励大家要有宗教信仰,而是当我们信奉的科学无法抚平某件事的意义时(往往是情感意义),我们总需要有一种办法寻求到让自己能够领会、认可的答案。书中例子:

    很意外的到处都时兴起为夭折胎儿上供等形式。这也是因为很多人找不到一个可以认可的形式来接受自己的命运,处于不安焦虑状态。

    这些宗教行为体现出一种“神话的智慧”,即将神话般的解释融于现实感受,是我们将内心寄托于某处来寻求良好内心体验的办法。这种智慧需要自主性的全身心参与,进行属于自己的仪式。

    心理治疗不过是治疗者在帮助每一个当事人找出适合自己的“神话的智慧”、创造出自己的仪式。

    二、书中讲了一个心怀痛苦之人去山中寻求高僧的指导,在山中与高僧二人隐居多时,花木为伴,这种生活方式使之逐渐痛苦减轻,最终能够回归生活娶妻生子。多年以后,此人心怀感激邀请高僧来家中小聚,高僧应约而至,彻夜长谈后此人痛苦迸发,程度不亚于当年。这是为什么?破功了!心中的那个神圣的绝对者在下山聚会时就已成为了普通大爷。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前的咨询设置看上去奇怪,如固定咨询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资费、不私交等等,其实也在起着一种心里仪式般的作用,若放松姿态则容易让咨询师失去“绝对者”形象,容易带来崩溃性的结局。所以,高人就站在高处吧,人们内心需要这种场来满足心理寄托,单单是那种托付的情愫就已经甚有疗效。

    三、近期看一些网络文章说有些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是医生或家长老师指派来的,听别人说对来做心理咨询有帮助就来了,坐在咨询室根本不知道要讲些什么,咨询师觉得工作十分难以开展。对于这种感觉本书作者是这样说:

    这时候,经常能感觉到其实加入仪式已经开始了,只是当事人包括周围的人都没意识到而已,所以感觉那么困难……有时候,我们因当事人而得到跟加入仪式不可分割的磨炼,从当事人那里受到“口头教育”——也就是说由当事人传授给我们一些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必备知识。这时候,我们敞开心怀,才能更好地领悟心理治疗现场产生的一些加入仪式样的事象的意义,促进加入仪式的进行。

    加入仪式一般用于有宗教意味的行为,参加加入仪式说明进入一个全新的组织,获得全新的身份。如参加成年礼,意味着一个孩子成为了大人,要做大人的事情了。而这样的仪式能不能在几十分钟内完全将孩子“变成”大人?对于近代社会来说这似乎需要一个延缓偿付期,是需要逐渐过渡的。所以在心理咨询中,也需要尝试去理解加入仪式不是瞬间而是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和宗教-河合隼雄《心理治疗之路》第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qg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