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认知效率
1.寻找知识源头
我们一般获取的知识是二手或者是三手知识,因为新鲜的一手知识是通过试验或者理论研究产生,二手知识是通过其他作者经过自己的思考,转化成书本知识传播开来,三手知识就是一些畅销书的一些观点或者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是经过多次修改过后产生的于最初一手知识的观点有着偏差。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尽量寻找一手或者二手知识来学习。
2.功利性阅读
所谓功利性阅读就是读书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读书,作者推崇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读书,读书可以解决一些身边的重要问题。作者将阅读的书籍分类,一种是认知性阅读,比如资本论等书籍,一种是知识性阅读,比如阅读职业规划,或者是有关某种技术的书籍,最后一种是娱乐性书籍,比如一些小说,供人放松消遣类的。当然也有三种都具备的书籍。
3.形成知识结晶
这个比喻很到位,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有序的整体,我们学习知识需要经过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当我们需要它时可以随时提取出来使用。那么如何将知识变成知识结晶呢?答案是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你可以简称为“关书(树)叙(序)述(数)”——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关联即是两种知识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包含,交集等
树状像书本的目录,由上到下层层递进,没一部分分成一个大快,一个大块又可以分成好几个小块,一步一步划分。
序列是有先后关系的,比如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其中还有什么隐藏的关联等
数据是带有数据上的关联。
通过以上这些就可以大大提升认知的效率。
二.联机交换答案
每个个体的学习路径是一样的,因次我们可以将大家的能量都汇聚起来,大家的知识结晶相互分享,形成更大的知识群,获取更多的收益。
三.问题树的构建
以问题为中心导向
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通过这些问题寻找答案,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4个方面:
•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上4个问题会出现很多关键词,指向各个领域,每个领域又会产生新的关键词,然后生长成一棵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提问即思考,提问即创造。
四.对问题进行解构
我们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自己细分,假装自己可以写本书,我们都知道每本书都很详细,每一章,每一小节都会有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这样做,假装写一本书,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写一篇有结构小文章,输出问题,输出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