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问题进一步思考,可能是这样的结局

如果问题进一步思考,可能是这样的结局

作者: 东林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09:58 被阅读0次

在我读高中时的历史教科书中,介绍到唐朝科技成就的时,《大衍历》编写者僧一行是一个需要牢固记住的知识点。对于僧一行的科技成就,我只能记住历史教科书上说明的东西,而不能从科学的思维去深入理解它的价值。这是学科思维的局限性使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段落是,介绍僧一行给予思想启蒙的贡献,僧一行认为,人不能由有限的知识去推导出无限的结论。如果套用现代思想家胡适先生的话便是:“有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十分证据说十分话。”如果将这个观点迁移运用于解释教室中提问,也会引发令人深省的事情来。

这样的提问情景可能不少老师都遇到过:

“刚才做的十道题?做对一道的举手?”

几个人举起手来!

“做对三道的呢?”

同样是几个人举起小手。

“做对四道的呢?”

依旧没有几个人。

“做对六道的呢?”

慢慢的,举手的人越来越少。到第“做对七道和八道”时候,没有人举手了。“做对九道”也没有人举手。这时候,更多的老师倾向于或选择停止提问,并做出一个论:“这次做题竟然这么差!”如果根据刚才的提问,情况确实不理想。

可事实缺未必如此。

事情的真相,可能是这次习题学生完成的情况相当不错。

作为教师,我们在提问语言的精确性上存在问题。在常态情况下,教师所说的“做对一道”是含有“一道以上”的意思。而在学生看来,一道就是一道,两道就是两道。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读出和领悟教师的言外之意。

另外,就是教师喜欢才用推论的方式得出一个评价的结论。既然是十道题,只询问完成一到九道数量完成情况,就开始评价学生,是基于一个有限认知推论的思维当然。换言之,如果我们继续问:“十道全对的呢?”可能会有许多学生举手。

以上两种情况,教师都是根据小范围数据评价学生的案例。问了九次,自然只能得出九次的结论,而不能得出全部的结论。

我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

教室里的风景是多姿多彩的,但是某些细微之处却容易被我们视为正常的情形而被忽略。可是,如果想一想,被忽视掉的情景,若加以反思,其中也是隐藏值得回味的价值,蕴含改进教学的意义。泥沙俱下,是我们一些人思考问题的惯常弊端。

当然这个问题引发我思考的直接原因是我的亲身经历。

周五在六三班上课。说起假期中发下去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使用情况。我随口问道:“语文主题丛书七本读完一本的举手?”“读完两本的呢?”一直问到“读完四本”的时候,几乎没有举手的了。当我正要总结说教的时候,教室里传来窃窃私语:“全读完的呢?”“全读完的”还没有问啊,我怎么就可以草率下学生不热爱读书的结论呢?耳朵灵敏的我听到学生的私语,赶紧问道:“全读完的有多少?”结果全班40人,有八九人全部读完。出乎我意料!同县城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对于阅读认识不到位,缺乏环境的督促。即使这样,竟然班里学生几乎都读过一本以上的书,还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问题只是大脑思考的开始,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何避免教室中提问的歧义存在,或让问题发挥它本应该具有的促进智慧生长的价值呢?

首先,避免问题歧义的产生,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增强语言的敏锐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需要用精确的语言界定问题的范畴。如果教师需要得出学生读书的数量,最好是使用“一本以上”、“两本以上”这样准确的提法。这样可以增强读书铎学生的成就感,也可以准确看出最高阅读量是多少,从而树立一个阅读的榜样。

其次,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一个需要明确的概念。目的是行为的导向,一如茫茫海洋中指引航船的灯塔。我认为,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发思考,促进智慧形成。问题不单纯为了反馈学生的已知,问题不单是为教师的评价寻找论点和论据。问题就是一个师生双方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平等互动的智慧生长过程。同样就读书数量提问而言。教师知道学生阅读量多还是少,不是关键。多自然好,但如果质量差呢?选择的书含金量低呢?也不行。在交流这个问题中,完全可以渗透读书方法教育,自主学习引导等等。

细小的问题,不是应该被忽然的问题。细小的问题,如果思考一下呢?可能就会有别样的财富蕴含其中!

相关文章

  • 如果问题进一步思考,可能是这样的结局

    在我读高中时的历史教科书中,介绍到唐朝科技成就的时,《大衍历》编写者僧一行是一个需要牢固记住的知识点。对于僧一行的...

  • 思考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群人坚持自己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有另外一群人却有不同的声音。 最终的结局可能是, 谁...

  • 学习的三大方法之反思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读了很多书、做过很多事,可自身的能力还是没有提升。 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 Background On The Issue

    在某个问题的分类之下思考几个通用标题。例如,如果此问题涉及到刑事侦查,那么标题可能是“犯罪”,“犯罪学”、“警察”...

  • 当孩子问问题时

    当孩子问问题时,请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且激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 这样的父母是非常难得的,却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 《少年的你》结局

    1、社会教育需要这样的结局 在法制社会只能是这个结局,如果不是这个结局,估计过审不了。 2、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

  • 从尔阅读时间(10.26)

    阅读思考:如果公鸡听信了狐狸的话,结局会是怎样呢?

  • 如果可以这样思考

    约翰·罗伯茨大法官在他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引起热议并刷屏。 他这样说到...... 我...

  • 2021-08-21-随想

    一切源于人类的想法?我们平时的思考事情的习惯大概是这样的:如果 A 那么会B,如果不是B的话那么可能是C。如果我们...

  • 如果爱丽丝的结局可以是这样

    Alice in Wonderland 从镜子里钻出的Alice又一次回到了现实世界。她和母亲重新买了一艘船开始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问题进一步思考,可能是这样的结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s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