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雅安日报:宝兴熊猫村种桑树能致富?

雅安日报:宝兴熊猫村种桑树能致富?

作者: 绿生活指南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08:49 被阅读13次

【编者按】 

11月25日,雅安日报/北纬网刊发题为《找到脱贫“金钥匙” 打开致富幸福门》的文章,第一部分深度采访报道了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林麝食用桑树基地”建设带动产业扶贫的事迹。 

光明村村主任李志华坦言:“积极争取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解决桑苗款,种苗得到解决。” 

180亩林麝食用桑树基地,10万余株桑苗免费资助,系2018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B类)“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重要内容。该项目旨在探索以熊猫村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为支撑、政府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后盾、高校企业和社会为外援的大熊猫栖息地传统利用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现将雅安日报/北纬网报道摘编如下: 

脱贫致富,是每一个扶贫对象最渴望实现的梦想。一直以来,我市都把如何尽快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工作的重点。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两个贫困村,看到这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脱贫户奔小康的劲头高涨。

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

桑叶绿满贫困村 脱贫致富添希望

提起桑叶,大多数人会想到养蚕,但在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村民们种桑不喂蚕,专做桑叶销售。

光明村位于宝兴县蜂桶寨乡,村民以玉米、土豆和种植小麦及外出务工等为主要收入来源。今年4月,光明村把特色经济林木种植与贫困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动员贫困户大力栽植经济林木,为贫困户脱贫增收铺下了底子,打下了基础。

种桑树能致富 村民半信半疑

22日,记者来到光明村,在小路旁,一眼望去,尽是规规整整种植的桑树,一行行约半人多高的果桑预示着来年的丰收。此时,村民们正在田里忙着除草、施肥。 

村民们的热情从哪来呢?光明村第一书记马伟给出了解释——

今年,在宝兴县委政府、蜂桶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帮扶单位县林业局大力帮扶下,光明村通过确定以桑树、藤椒为主导产业,同步推进菊花、大豆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为方向,选派一支专业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开展栽种桑苗、技术培训等服务,大力推动光明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

记者放眼望去,整个村庄一排排藤椒和桑树呈梯田状排列。

“今年4月以来,光明村以外郎坪为核心,建设产业基地示范点,周围农户都种上了桑树和藤椒。”马伟告诉记者,村里要想真正脱贫,就得有靠得住的产业。 

“全村有700多亩耕地。在此之前,基本上种植的都是玉米和土豆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太低。”这是马伟在第一次来到光明村后的感受。

作为宝兴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马伟认为,经济林木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论证调研,通过宝兴县林业局的帮助,光明村确定了以桑树和藤椒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

但对这个规划,村民们好像“不感冒”。光明村村主任李志华说:“桑树在当地是有种植历史的,不过以前都失败了。当时提出这个产业发展规划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热情,担心后续技术、管理问题。”于是,今年年初,该村通过与夹金山逢春麝业积极对接和沟通,双方达成了购销协议,销售有了渠道,同时,通过与成都宗富果业建立合作关系,技术有了保障,另外,积极争取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解决桑苗款,种苗得到解决。

今年4月,一场覆盖全村的植树活动在光明村拉开了序幕。为了保证桑树的存活率,村里特地邀请了专业技术员,教桑农种植桑树。

不仅如此,马伟还和当地干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村民、包括贫困户能更好地参与进来?

“如果让大家各自种植,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并没有保障。经过多方考察,我们成立合作社,村民流转土地进入合作社来发展。”马伟说道。

决定流转土地 规模种植桑树 

2018年6月,光明村成立了宝兴县外郎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建立以“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入社务工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的方式吸纳群众参与到产业基地建设中去,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销售,提高了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群体”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很快,村民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全村158户群众557人全部入股合作社,达到全村农户参与全覆盖。全村下辖四个村民小组,共计700余亩土地流转用于合作社集中发展产业,做到全村土地全覆盖。土地入股的村民,每亩土地每年保底收入800元。同时,合作社采用每户一人、全村轮流的方式组织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左右的工资,村民们的收入大大提高。

就这样,不少村民将手中的零散土地流转出来“由零变整”,不仅让产业基地的规模变大,同时揣进大伙腰包的钱也变多了。

李志华告诉记者,他家有接近5亩土地,这次流转出来,一亩有800元的流转收入,算起来比自己种划算。

栽桑效益好 铺就致富路 

8月底,光明村的桑叶迎来了采摘期,秋末更是迎来了采摘高峰。

“桑树生长快、易管理、产量高,桑叶以每斤0.5元的价格收购,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合作社采购了一台大型烘干设备,桑叶的附加值将得到大大提升,”马伟告诉记者,按照每亩2000株的种植密度,基地180余亩桑树丰产期可以达到35万公斤年产量,年产值50余万元。

站在一片绿油油的桑叶地里,贫困户杨东康用剪子摘着茂盛的桑叶。干满一天活,杨东康可以赚到100多元,桑叶一年可以采摘四次,每年他可以从合作社领取5000余元的工资。

不光如此,他家有两亩多土地加入合作社,土地流转金加上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远远超过原来种地的收入。

好处远不仅如此。杨东康告诉记者,他家有6个人,自己是残疾人,重体力的劳动做不了,原来种地还要妻子挑重担。现在加入合作社,每天主要工作是管理桑树和藤椒。老婆也不用回家帮忙,她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错,家里的日子明显好过多了。”

如今,百亩桑园里,一畦畦桑叶正在迎风吐绿,长势喜人,满目生机。

“基地采取集约化管理,每户只用一个人来务工就行了,节省出了大部分的劳动力,村民们有了更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马伟笑着说道。

 (文/雅安日报 北纬网记者 石雨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雅安日报:宝兴熊猫村种桑树能致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sv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