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旬,去山西出差。在大同一热待了一个多月。大同一热是一家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离市区十公里,其生产用煤来自西面的矿区。十里河水从厂东边流过,厂门口正对海拔三百多米的武周山脉。
忙完公事,有了空闲时间,一个天高气爽的清晨,我换上休闲服、登山鞋,向武周山进发了。
进山需要穿过厂门前的公路,然后过一地下通道。通道上面是平旺站,大同至太原的一个火车站点。
天色尚暗,此时还没有过路的火车,站台上静悄悄的。过了车站,前面是个三叉路口。看见一位清扫垃圾的老汉,我上前询问上山的路,老汉用手指了指右边,用浓厚的乡音说:顺小道,过前面那个村子就到了。
谢过老汉,沿道路前行大约二百米,眼前出现一片民居,村口一青石碑上刻着“王家园村”。缓步走进村庄,街道两旁排列着粮油店、便利店、餐馆,有几个村民在街头闲聊,小狗摇着尾巴在路旁觅食。
出了村庄,道路两边展现大片的果园。晨光熹微之中,枣子、柿子、苹果挂满枝头。继续走,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路面往上开始有了坡度,蜿蜒曲折,直通山中。两侧的山坡对峙,几处岩石缝中探出野枣稞子的枝条,凌然耸立,野山藤的长枝则曼然垂落,遮蔽住了灰色的山梁。
路窄处,人须侧身而行。前方不远,赫然挺立着一座红砖砌成的山门,门楣上题字:西岩寺。两侧有行书对联道:
经声佛颂,唤回苦海迷路人。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越往上走,路面越陡,道路也越发曲折。转过一个急弯,眼前出现一处巨大的山谷。峭岩壁立,乱石穿空。四周寂静无声,偶尔有几声野鸡的鸣叫,在山谷内回响。眺目远望,对面半山腰处高耸着七层佛塔,旁边紧靠着一座佛殿。
在山谷之中行进,感觉很奇妙。双脚在动,山路在动,而四围的峭壁却好似静止不动,仿佛人是一颗小行星,在绕着太阳转。山峰环绕,人在山谷深处显得尤其渺小。
不觉间,已行至佛塔之下。仰头看,塔顶风铃在晨风的吹拂下叮咚作响,清脆悦耳,宛若仙音。
佛塔的左前方就是西岩寺了。沿一石阶往上,绿树掩映中有一小亭。亭内立有石龟驮碑。碑文记载:
夫闻世界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佛慈悲,广宣一切妙法,实为行人究竟之解脱也。
西岩寺古刹乃汉刘时期所建,历朝历代均有僧团在此修行,成道颇多,时有感应。
据清大同县志记载,西岩寺坐落于王家园村西武周山脉中。由涧道盘折而上,依岩垒石,台殿宏丽。更有文人墨客留言甚妙,其诗曰:宝地新开一径斜,横窗修竹映桃花。携壶自汲东林水,玉碗闲烹绿乳茶。
此时昔景,随年代久远,加之WG浩劫,已成一片废墟,凄凉之极,惨不忍睹。许是诸佛菩萨感应,宗教政策开放,信众剧增,弘法眉急,奉请华严寺上妙下义师主持修复寺院……云云。
碑文详细描述了西岩寺的前世今生,其中兴废,读来让人顿生感慨。
由碑亭继续往上,是有着108级台阶近乎直立的石梯。石梯尽头就是西岩寺高大的寺门和红色的院墙了。
我奋力攀登,到寺庙前的平地时,已是心跳急促,气喘吁吁,不由大口呼吸着清晨微凉又新鲜的空气。
静心细观西岩寺,寺前立一石屏,其上画有七彩祥云,寺门顶部四角飞檐,门两侧蹲守两头石狮。寺院围墙红砖碧瓦,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寺门紧闭着,看来平常日子是不开的。在寺院的左侧有一小门,可能是方便守寺的僧人日常出入而设。侧门旁边开辟有一片菜园,菜园中间隐约一条小道蜿蜒通向山顶。寺后面山坡散布着几座白塔,大概是埋葬去世僧人的所在。
初秋的早晨,空气清新,能见度高,站立寺前向山下望去,层峦之间,可见热电厂天蓝色的煤场顶棚和高耸的烟囱,东边远处是大同市区林立的楼房。如长蛇般蜿蜒曲折的十里河水已近乎干涸,西面是零星的飘着炊烟的民居,弯曲的柏油公路一直通向矿山深处……
稍歇片刻,我沿着菜园一侧的小路开始了登顶的行程。
再往上爬,道路已不甚明显,杂草丛中隐约露出雨水冲刷的小道。爬过一片缓坡,继续往上坡度明显变陡。草木逐渐稀少,成片的岩石静静地耸立着,有一块石头从中间裂开,缝隙处深不见底。枝条凌厉的酸枣树顽强地从岩缝中探出身来,形成一道奇妙的景观。
脚下踏着年久风化的碎石,双手攀着陡直的峭壁,终于到达了山顶。
最高处是一大片平缓的漫坡。漫坡中间有一高高的凸起。走近看,原来是人工修筑的约五、六米高的土堡。
从狭窄逼仄的岩石之间忽然登上视野宽阔的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
放眼望去,远方山峦起伏,绿意葱茏。群山之中点缀着风电场缓缓转动的风机,东方一轮朝阳初升,整个大同市区笼罩在明艳的霞光中。西方武周山余脉延伸至远方,闻名华夏、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摩崖石刻——云岗石窟,就开凿于武周山麓,煤炭资源丰富的同煤集团矿区也遍布山中。
正值北方的初秋,站立于群山之巅,天高云淡,微风徐来,尘嚣渐远,飘飘然如临仙境。不由面对山谷长啸一声,侧耳静听,音声回荡,绵延不绝……
于是想起近日所读之诗,正合此情此景。诗曰:
清风屡屡过肩行,暖日融融舞袖笼。
但得闲情游天下,胜似追名逐利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