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下)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下)

作者: 不二唐卡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5:17 被阅读92次
这是试图日更写作的第6/1000篇文章。
开始于6月6日,上一篇文章是6月20日。
这一篇文章从25号开始,结束时间2018年6月28日 15:11。
断断续续用了6个小时。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懒。
碎片化写作配合固定时间的整理,依旧是没有学会的技能。
这个又是一件打脸的事情。

未完成的目标

在写这个系列的第一篇的时候,我给自己说了三件需要开始去做的事情,一件事情是日更写作1000天,一件事情是持续早起1000天,还有一件事情是永远保持真诚,开放和更进一步。今天23天的时间过去了。回顾一下数据吧,这23天我写了6篇文章,完成了5次在6点起床。6月16日,在线下的一次社群聚会中,我没有写好自己的自我介绍,也没有跟太多其他人有过深入的沟通。所以日更写作,持续早起,真诚,开放和更进一步的原则也完成的很差劲

另外,这个月我还有好几件想做而没有完成的事情:

抖音的21天学习课程,上了3节课之后,没有继续

Pressone 社群的微博运营方案的框架没有做出来

Pressone 项目资料的研读,没有开始

预计要完成一个系列的运营课程的作业练习,没有开始

文案策划课程的选择没有敲定

报了一门关于社交的荔枝微课,没有开始

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排版学习,没有开始

确定自己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的定位,没有完成

不出局的一个班级周刊一期还没有出

想要开始做人物访谈,方案没有开始写

对了,计划要精准投递100份简历,这事情也只完成了10份不到,其他就是海投。

一份内推的文案策划工作,由于自认能力不匹配,简历一直没有改好投递

这是截止目前6月初想要做,但是没有完成的12件事情。主要是分布在运营技能,社群,工作这三个标签之下。

坦率的讲,在写读书笔记的开头写上这么一段很私人的生活笔记,是有些违背之前给自己制定的写作原则:

文章的开始至少要能用问题或者某些常见的认知误区吸引到读者的注意力,在进行进一步的阐释。这样可以避免自嗨。

依旧这么任性的写出来,也是为了呼应这本书的核心:现状无法立刻摆脱,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一切都要靠积累。

什么是现状:缺乏清晰目标,情绪波动大,害怕困难任务,学习能力差。这个是跟脑海里面想象出来的另外一个自己差距还很大。

第一篇文章中,我试图告诉自己要快速成长,就需要多线程的去做一些事情。现在来看,这很有可能不适合目前自己的能力范围。想要的太多,在没有核心的支点的时候会显得更加迷茫无措,而陷入自暴自弃的情绪里面。这个时候,即使是把这本书再读几遍,把道理都记下来,也没有用。

在学习的最初级的阶段,在某一点上获得正向反馈,比眉毛胡子一把抓来得更加重要,多线程可以在有了这么一个正向反馈之后再去推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关于学习的这个章节。接下来,我会把对我来讲比较重要的7条认知列出来,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耕耘不等于收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的过程当做一个线性增长的过程, 而是应该理解为一个缓慢而又曲折上升的线条。很多人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实际上大多时候的投入,在短期内看不到太大的效果,甚至还会遇到波折,这个时候心态没有摆好,就很容易半途而废。重新理解这么一条曲线,可以更容易把控自己的学习进程。

如果配合另外一个学习模型,就更容易理解了。在这个学习模型中,提到了一个知识留存率的概念,听课和阅读的知识留存率是10%,示范和展示能达到30%,实战演练能到70%,立即应用或者教会别人可以达到90%。

这个模型本身想要表达的含义应该是阅读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教才是最好的学,行动中的学习更加有效。

我们也可以从知识留存率的角度去理解学习的进程曲线。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多依靠阅读来进行,这个过程只有10%的留存率。从阅读获取知识到可以教会别人,勉不了要经过自己的练习,讨论,迁移,反思,这个进程走下来才能真正算是获取了技能,这个时候才能看到明显的收获,留存率达到了90%。

耕耘不一定有收获,持续还有不断精进的耕耘,才会有收获。

起码先学会一个技能

笑来老师的说法,技能的学习是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当我们通过学习技能,感受到了效率的提升,有了这样一个正向的反馈之后,就会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大。比方说,花10到15分钟的时间去学习一下,谷歌通配符的搜索方法,就可以很好的提升搜索的效率。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可能会对很多东西感兴趣,想要去学习和了解,但是很少去真正打磨一下,可以输出的技能。这一次参加深圳的中国行,看到他们在很小的一些事情上进行持续的打磨,一句话的自我介绍,60秒的语音。我就在反思,是不是在很多时候,把学习当作一件太大而全的事情,反而忽视了去打磨小而美的技能。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每一感兴趣的领域实际上都有着庞杂的知识体系,学不完的。

这个时候,从一个简单而有具体可测的小技能入手,在以此作为一个支点,去撬动更多的学习资源,可能是更加划算的方式。

突然想到一个比喻,如果知识是雪山上的雪,我们的学习就是滚雪球,这个时候小而美的技能,可以当作一个小雪团,放在有势能的地方,滚下去可能迅速增长。这个势能是自己对于学习信心的增强,同时也是借助外界力量的赋能。

获取知识的几个基本途径

观察,体验和试错;阅读与检索

经验有局限

书中列举了两种类型的经验局限,个体经验局限,群体经验的局限。

很多时候,我们根据自身经验完全无法想象他人的体验是怎么样的。

达尔文的演化论到今天也只不过是少数人真正理解并坚信的科学学说。发生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在于,这是一个无法仅仅通过个人体验而获得的知识,甚至是整个人类群体的经验无法涵盖的知识。

因为这两种局限的存在,仅仅依靠体验,试错和阅读来突破认知的局限完全不够。

面对这种情形,笑来老师大致上提出了三种应对的方法,一个就是看统计数据,一个是科学方法论,还有一个就是保持开放。

思考是学习的主要手段
提升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写作和实践

相关文章

  •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下)

    未完成的目标 在写这个系列的第一篇的时候,我给自己说了三件需要开始去做的事情,一件事情是日更写作1000天,一件事...

  •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

    Ⅰ内容:1.有什么用好什么。 2.用正确方法做正确的事,如何判断正确的事:看它是否现实。 3.及时行动,直面困难:...

  •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

    年初遇到《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同学一而再再而三让我读,甚至从魔都赶过来还大力安利一番。春节几天一口气读完,那种...

  •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

    前段日子,再次阅读了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并在阅读后做了一些内容的摘抄。抄录做完后,我拿出三年前第一次阅读...

  •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

    问题:想找到可以落实可行的改变的方法。 书评:这本书之前也看过,但是重读之后的感想有写不一样,之前对这本说的都是完...

  •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

    前言: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

  • 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中)

    上一篇文章中,我简要的回顾了《把时间当做朋友》的前面三章,其中最核心的认知包括:时间的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

  • 书评|《把时间当做朋友》(下)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我一直认为,在所有的消费行为中,买书,是最划算的,当然前提是一定要认真去看;而在所有...

  • 把时间当做朋友

    在很偶然的、必然的时机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书,还是受益匪浅。为什么偶然?我在很早就听说过新东方的李笑来老...

  • 《把时间当做朋友》

    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深受感触,一口气读了两遍。以下是对书中内容的梳理,及个人感悟。 无论是谁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wg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