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这个话很有名,一个大导演曾经用这个话骂过媒体。什么叫人不可以无耻?无耻这两个字你要分开理解。我们今天白话文是把无耻连在一块儿,变成了一个词,说这个人无耻。实际上无和耻两个字要分开,没有羞耻心。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
然后,无耻之耻,无耻矣。糟了,这句话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解方向,而且听起来都有道理。
第一个方向说什么呢?说无耻之耻才叫真正的无耻。一个人耻到了连无耻的事发生了他都无所谓,你的羞耻是在于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羞耻,那没办法了,无耻矣。这是第一种理解,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理解的。骂人的时候也很痛快,无耻之耻,无耻矣!毫无羞耻之心!
但是我也听过另外一种解释,我觉得更有意思。就是:当一个人说你很无耻,你能够觉得,啊我太无耻了,我对此觉得很羞耻。唉,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一个好人了,你就不会再被羞辱了,没有耻辱了,无耻矣。
如果按第二种理解,这反而是人生的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叫知耻而后勇。其实它跟孔子所讲的知耻而后勇是有联系的。就是我知道我这个人不能无耻,所以别人批评我说你这个事做得不对,哦,我知道羞耻。
当你能够知道羞耻的时候,你对于耻的感知力变强了,你能够感受到自己原来没有感觉到的那部分。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
就比如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特别好的教育,他随地吐痰,本来他是没有羞耻的感觉的,他觉得没关系,没人教过他不能随地吐痰。吐了以后,别人告诉他说你这样做不对,然后这个时候 他能够感受到这份不对。哦,我这样做原来是不对的。这个就叫无耻之耻。
所以这句话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当作骂人的话,一种是当作一种激励来对待,都讲得通。
当你能够理解这种无耻是一种耻辱的时候,你就能够远耻辱矣,这是无耻和有耻之间的区别。所以孔子说教民的方向叫有耻且格嘛,一个人内心当中有耻辱心,是非常重要的追求的方向。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解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97026/e0622682afbee7d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