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
慕名去看了高达9.7分,被很多人写进文章的哪吒。看完后,百感交集,感动,感伤,思考等等,无法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也曾想过从几个方面来记录,似乎也没有太清晰的思路,那就索性跟随感觉来写吧。
生下来便被视为妖怪的哪吒,走进人群,被人排挤和欺负,好不容易有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投之以善意,好不容易感到一丝丝被接纳的喜悦,也很快被夺走了,同时,一把恐惧的尖刀恶狠狠地扎向了哪吒的心口。“你们说我是妖怪,那我就索性做妖怪给你们看。”于是,哪吒一出门,就像个混世魔王,吓唬吓唬这个,捉弄捉弄那个,也许他也知道这样不好,但这是他能够跟周围人产生关系的唯一办法,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跟大家产生联结,告诉大家,“我是你们中的一份子。”可是他的这种心声,没有人能够听懂。因为周围的人也很弱小懦弱,他们对未知的东西充满了恐惧,只要听说是不好的东西,他们都会趋之若鹜,一致对外,无知的人们,用锋利的语言在伤害排斥着无辜的哪吒。而哪吒呢?正面无法触及,就用攻击对方来回应,表示跟众人的联结,对大家的在乎,但,这份深情,好像没有人能够读懂。
哪吒和敖丙互为彼此唯一的朋友,他们一见如故,心心相惜,彼此在意。一个是魔丸,一个是灵珠,他们本身就是一体的两面。造化弄人,灵珠本应投身在人身上,不幸被魔丸登了先,哪吒身上便具有了魔性,戾气十足;而敖丙,原本为妖,但因摄入了灵珠的仙气,内心充满了良善。如果故事就这样展开,似乎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哪吒虽然具有魔性,具有毁灭的力量,但是他遇到了责任心强,会为了守护一方百姓四处斩妖除魔的父母;他遇到了会为了他能活下去,不惜以命换命的父亲;遇到了被他一口咬下去,还忍着痛,充满爱意地对自己说:“别怕,孩子”,即使头破血流,也要陪伴孩子踢毽子的母亲;遇到了认命不服命,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与命运相搏的父母;遇到了愿意承认他,能够正视他的敖丙;还有善良的小女孩……这些都温暖着哪吒,以至于在敖丙毁灭村庄的时候,他能够用自己内心的良善去对抗邪恶,最终使得百姓幸免于难。敖丙的父亲因为不甘命运的安排,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仙,当儿子与灵珠合一,便具有了灵珠身上的仙气与善良,因此敖丙的形象被塑造成了风度翩翩的仙子。但当龙族所有的龙鳞汇聚到他身上的时候,他便背负了整个龙族的希望和责任,那一刻起,他便不是他自己,他的心也不属于自己。他赴哪吒生日宴的时候,看到魔化的哪吒,还想着要救其父母,但当他的真实身份别揭穿,被众人呼之以“妖怪”的时候,敏感的敖丙也受不住了,他放下了自己所有的良善,要毁灭这个村庄。两种天性,两个环境,两种命运的交织,让我们看到了,先天和后天,不分仲伯的重要性,任何一种力量,都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先天[em]e401149[/em]原生家庭[em]e401149[/em]自己的行动=未来亦或命运。
哪吒一家与命运的斗争,让我想到了了凡四训中的了凡,越是厄运,越不屈服,越会让人产生改天换命的力量,有人说哪吒是可怜的,但我想说,哪吒是勇敢的。他的苦难不会白受,他与敖丙魂魄的汇聚,难道不是他们良善的回馈吗?众人的下跪,难道没有感恩之余的幡然醒悟吗?最终的最终,哪吒还是战胜了厄运。而这份力量,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来自父母无条件的守护。三岁前的孩子,如果能得到父母这样的对待,将来也一定会取得哪吒那般成就吧?
哪吒说的对:“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父母对他的爱,父母的付出,终于让他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和偏见,让他做回了自己,让自己的心回归良善,所以,当他为了拯救父母和百姓,需要乾坤圈的力量去跟敖丙对抗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失去理智,他把乾坤圈从脖子上取下来套在了手腕上。是啊,世俗的偏见,就像哪吒脖子上的乾坤圈,始终在禁锢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生活在别人的语言里,无法自拔。我们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使命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哪吒取下乾坤圈带在手上,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意别人的评价固然重要,但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更重要。
就到这里吧。哪吒,很棒,有机会,想再去看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