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无声,夜色未央。
每一个这样的晚上,都早早入睡,毕业到现在,没给自己太多休息的机会,从很匆忙的备考,到像拧螺丝一样拧自己的工作时间。有时候觉得该出去逛逛了,就拉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订个满满当当的行程;有时候觉得该见见好久没见的同学了,就定个地方画个妆来个吐槽局;有时候想和家人们无拘无束的待着,就组织到附近自驾。总之,那种毫无目的的晃荡,没有了。
丹丹要结婚,是一个月以前跟我说的,其实参加过这么多婚礼,也觉得是顺其自然,时间到了自然就该结了呗,要为人妻为人母洗手作汤羹了呀,谁还没点相夫教子潜质似的。唯独这次,突然有点伤感,有种我家的姑娘要出嫁的感觉,在心里还觉得她还是当年的小女孩呢,怎么就一下子要承担生活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了?
在我心里,她还是那个曾经和我一起上日语课的姑娘,当时老师用日语讲了一个什么段子,其他同学都听懂了,哈哈大笑,我俩顿了几秒,抬起玩手机的脑袋,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也默契的笑了(完全没听懂说啥)。在我心里,她还是那个一冲动就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姑娘。在我心里,她还是那个每次一起逛街都得丢点什么的姑娘。
前段时间看《后来的我们》,里边有个片段是毕业后一个宿舍的人留一起了,可后来渐渐四分五散(看电影总是能留意到这种不是重点的点),忽然就想起来刚毕业时的我们,阅历也浅的一眼见底,也曾想手拉手成舟不分离,但也是后来才明白,相伴一场,人来人往,即为日常。
《杀鹌鹑的少女》里有句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你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第一份职业,什么时候选择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普通的一天。
是的,在我23岁之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真的站在讲台上,现在都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登讲台面对着百十来号学生和家长,检查假期作业,布置开学任务,开家长会,没忘记那时的慌张和故作镇定。也记得第一次上课,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很简单的一节课,抄了遍教案、看了完整的一节公开课录像、自己做了笔记、还把要说的过渡语记在纸上,不记下来就真的会不知道说点什么。一节课下来,不夸张,满头大汗,教小学低段吧,其实就难到这儿,太理性、太科学的话孩子听不懂,一节课时间他也坐不住,又得让孩子听懂,又得让孩子守纪律,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演员。
慢慢的熟练、慢慢的改变。改变的不仅是上课的状态,也是心里的状态。
我们想着在丹丹婚礼前碰个头,于是几个人就相约见了一面,感觉环境或多或少的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一些印记,每个人或多或少的也都有一些改变,但不变的,是初心,还是会透过现在看到她以前的状态,就像之前看过的一句话:人是不会变成别人的,只会越来越像自己。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比过往的任何一代人都更勇敢,也更荒芜杂乱,在和平的年代里经历着左冲右撞的价值观。像我们这样的人,热爱冒险,又留恋父母;像我们这样的人,敢于远走异地,又频频回望故乡;像我们这样的人,常常热泪盈眶,又羞于袒露脆弱和深情。
但事实上,我们也比过往的任何一代都渴望被认可、被求证,渴望实现与别人有那么一点点不同的自己。
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都是越努力越幸运的人。人生的路没有捷径,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坚持自律,坚持全力以赴,才能不断拓宽灵魂的广度和宽度,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温柔安定的内心。
E^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