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精进,从这“六项”开始

人生精进,从这“六项”开始

作者: 清谷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8-24 07:41 被阅读0次

    1、第一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

    在环境严酷、灼热的沙漠里,一年也会下几场雨。有些植物趁着这雨,很快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生命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周。

    它们在沙漠里顽强地生存,尽管生命短暂,为了留下子孙,只要有一点雨水,它们就会开花结果,把种子留在地表,以待来年下雨时再次发芽。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遵照自然界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我向许多人提问:“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

    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第二,只要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得其苦。

    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不管怎么努力都心甘情愿。

    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是很好,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一般人都是为了生计而从事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让自己去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就好办了。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

    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

    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思考更好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的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的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

    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

    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儿。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没有时间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

    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虽然我们不晓得自己被赋予了怎样的命运,但是想好事,做好事,这种念头,这种实践,会形成一种力量,促使我们的命运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

    2、第二项,要谦虚,不要骄傲

    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我们常说。那个人的人格高尚,意思是说那个人的人格中具备了谦虚的美德。

    “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也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中国有一句古话:“唯谦是福”。

    不谦虚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谦虚。“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的手段台记。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难。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3、第三项,要每天反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

    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

    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属于“自我”。

    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

    一天结束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改正。和第一项一样,天天反省也能磨练灵魂,提升人格。

    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练自己的灵魂和心智是非常重要的。

    4、第四项,活着就要感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个人生活在世上。

    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

    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够健康的活着,就该自然的发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我活着不让我有活着的机会,我当然要表示感谢,这样我就会感受到幸福。有了这样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润,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

    不要牢骚满腹。对现状要无条件地表示感谢,在此之上,再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首先,“就让我活着”这一点,向神表示感谢,向自己周围的一切说一声“谢谢”,不要在“道谢”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都要表示感谢,这是最优先,最重要的。

    “谢谢您”“感谢您”,这样的话威力很大。它能将自己带进一个高尚的境界,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心情。“谢谢”这个词是万能药。

    5、第五项,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

    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致亲朋好友。中国的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一直强调,世间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

    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

    我相信这个法则,我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

    一味的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是使经营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的唯一方法。

    另一方面。也听过这样的事:真心帮助别人,结果反而自己倒霉。

    比如说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本以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烦。以至连自己的财产也丧失殆尽。

    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

    “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怎么我做的善事却得到了恶报?”有人这么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在那样的场合,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我曾对大家想讲过,作为经营判断的基准之一,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

    实际上是害的,使这位不负责任的朋友变得更加不负责任。

    他之所以债台高筑?原因在于此人做事马虎,花钱大手大脚,缺乏计划性。如果你可怜他而借钱给他的话,反而会助长他那马虎和挥霍的坏习性。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

    你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真正的爱,是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认真想清楚是否确实有利于对方。

    6、第六项,不要有感情的烦恼

    担心、烦恼、失败等,是人生的常事。

    但是,覆水难收,总为过去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发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

    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的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

    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已经发生了的事,既然无法改变,就干脆把他忘掉。将全部精力投入新的工作中去,这是最要紧的。

    不管怎样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气,正视现实,重振旗鼓。

    做了对不起家人朋友,对不起公司的坏事,让自己脸上无光,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在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就要鼓足勇气,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心灰意冷,总是痛苦个没完。

    灾难的发生是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的报应。

    如果没有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值得庆贺庆贺。这样一想,摆脱烦恼,人就轻松了,可以将这事忘掉,转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坚强。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对挫折和灾难持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作者:谢国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精进,从这“六项”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em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