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条】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而吝啬的话,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1)夫子的偶像——周公
一个人如果出现了骄且吝——夫子直接一票否决
(2)为什么?
骄与吝——很难去辨认——但是骄与吝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骄——爱名 吝——爱物 ===合在一起就是:贪、嗔、痴——产生大量的痛苦。
骄——是精神上的以自我为中心
吝——是物质上的以我为中心
(3)如果一个人:骄——精神上以自我为中心——吝——物质上也以自我为中心===大逻辑错了——所以,就算有周公之才之美——到最后有可能成为王莽这样的人(把国家搞得一踏糊涂)。
(4)如果你觉得自己——既要名,又要物——你的自我中心将变得非常强大
——而不是把自己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那么,你很难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不起的贡献——而且你自己内心也很难愉快——这来源于一本心理学的书《自卑与超越》
——这本书里讲:只有一种方法消除你的自卑感才是健康有效的,就是===把你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放掉那个对自我的极度贪浊,你才能够既愉快又能够做出很多的事业。
(5)所以夫子告诉我们骄和吝这两件事让我们知道:
===一个人如果底层的大逻辑错了,那么,他的格局不会大,他的胸怀也不会大。
天下苍生——名利权情

【第十二条】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说:读书三年,没想到去做官得俸禄,这是难得的。
(1)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重视的是以学习本身为乐,尽管孔子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出仕做官,但孔子更看重的是以学习为目的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