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如苏东坡、李白、唐伯虎这些文才超众的人们的诗词都分外地倾慕,盼能更进一层次地了解他们的经历、思想,融入他们的感情,融入他们的诗句。
如今,唐寅真迹的落花诗册在手,我立马盼能从那些叹落花的文字中捕捉一代才子出类拔萃的思想、灵感、意境,领悟这个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个令无数女子神思向往之的唐寅,这个遍植桃花号称桃花庵主的男人在诗、书、画方面究竟有何魅力数千年经久而不衰。
一行行娟秀俊逸又带些刚劲的繁体字映入眼帘,我惊喜交加地捧着匆匆地翻阅。
可能是由于仕途不顺,经历坎坷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此册乃是唐寅附和好友的落花诗之故,第一次读完后,我略略感到一些遗憾。诗册中虽有佳句, 但总体上多为叹惋伤感消愁之句,少了那股子旷世才子应有的桀骜不逊的豪气与肝胆,不够大气。然而诗文也有过人之处,虽无太多的忧国忧民,盼施抱负,却也将寻常风景用诗文刻画得淋漓尽致,仍不失为非常优秀的作品,令人忍不住细细赏读,爱不释手。
但为何诗句中总是如此忧伤?我心有疑虑,查找了有关他的历史资料,不禁大吃一惊,等得第二次、第三次读完后,我完全融入了他的世界里,在他的故事中伤怀,久久不能自拔。
生活中的唐寅并非如影视剧中意气风发,而是遭遇坎坷极为落魄。他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笔墨,把景物描述得绘声绘色,从不同的景致、风物、人情世故中把思想与灵魂赋予了诗词。我仿似看到了空有一身才华,朝廷却无伯乐赏析的唐寅,在科举考试中文采一流,文章如行云流水,获取了第一名。却被诬为提前知道考题,被责永不能再参加考试,永不录用。
这在当年的以考取功名为人生第一目标的文人来看,是何等的屈辱与悲哀。 可怜唐寅出身普通人家,哪有银钱去打通关系获取考题,就算有钱,江南第一才子何屑如此而为?这些考题绝密,一届民间书生,不过是与一帮文友相处,他又从哪里知道?为何单单针对他?最有可能是平时太过张扬,不懂藏拙,暗暗遭人妒恨,挡了别人的路,有冤无处诉罢了。
本落花诗也只是与友人把歌诗酒中的句子,我不知道在令读书人羞耻的侮辱中,他最后有没有看破,放下。只知道在洞悉他的经历与感情后,才明白他借物喻情,用意颇深,此诗册遂成为了我的所爱。
比如"刹那断送十分春"把夏天暴雨突袭后,雨打落花的境界描述得十分淋漓,也通过此句暗遇自己陡遇变故,断送一世前程的经历.
又如"漫把青鞋踏曲尘"意境有了些飘逸的成份,把只身曲折的红尘无奈的感受表达了出来。
又如"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把希望和绝望同时展现了出来.
还如"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病情日益加重的却心态平和地饮酒赋诗,同时仍有心情怜惜落花残红的唐寅,必定是个重情义热爱生活,懂得顾及他人且参透生死关的文人。
与友人们和诗的最后,唐寅又作一首作为挽总“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再三赏读之后,感受到了强烈的伤感自诗里宣泄而出。有悲痛发自心底,那些年代里,科举做官是读书人的唯一途径,而一篇异于常人的好文章竟断了才子的大好前程,多么地令人匪夷所思。有才华之人遭妒,所谓的科举考试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官员的碌碌无为,睁着眼睛说瞎话,不知白白地断送了多少才华横溢之人的希望与念想。
盼能再读唐寅诗书,非吟落花的,而是年少时意气风发之作,或是年老时恬淡从容之作,盼得唐寅坟下千年忘却这一打击。
读唐伯虎《落花诗册》有感 读唐伯虎《落花诗册》有感 读唐伯虎《落花诗册》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