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佛、儒、道专题
《玄门散识》文献卷☯道教经文典籍概述

《玄门散识》文献卷☯道教经文典籍概述

作者: 喜帝洲盟樂園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22:01 被阅读1次

    ☯道教经文典籍的产生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生出宇宙初始状态的混沌之"炁";道教经文典籍作为道教教义、教规和道教内的行动纲领,也来自于"道"和由"道"产生的"炁"。这种"炁",经过漫长的蕴化、凝聚成了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即三元,分别称洪元、混元和太初,这"三元"中又生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位天神,他们为了拯救即将产生的宇宙众生,采自然奥妙之"炁",凝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精华,以黄金、白银为"纸",用神来妙炁之笔,写下了许多有先知先哲的文章,收藏于"七宝玄台"之内,待到一定的时候再下传到人间。

    ☯道教经文典籍的文化渊源

      道教经文典籍的文化渊源主要有四个主流,即道学思想、原始宗教的神学思想和神仙信仰、方士的各种方技和数术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道教学者在吸收了这些思想之后,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嫁接,以"道"的理念,用道教的神学观念创作了它自己的各种经典。

    道学思想中的自然宇宙起源说,贵阴守柔、以柔克刚的思想,无为之治的方针,人体修炼的思路都成了道教经典的主要论点。原始宗教神学思想和神仙信仰是指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了寻求安慰和寄托,只能把命运交给神灵。于是产生了许多神仙和一套祭祀制度,道教经修改、增添、发展而形成自己的神学思想。方士的各种方技和数术在道教经文典籍中的符箓、方技、祭典、内外丹等内容都有所反映,是对古代方技和数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儒、佛两家思想对道教影响很大,儒家治国的行政体制,形成了有关道教内部组织体'系制度的道教经文典籍;佛教的教会式组织形式和各种科仪,形成道教这一方面的道教经文典籍;后来,道教提出了"三教圆通"的论点。

    ☯道教经文典籍的作用

      首先,一个修道人在初入道门后就要学习读经,通过阅读经文,可以对修道有所帮助,也有助于理解高深玄理,提高个人修为。

      第二,在"天地运终,星宿错度,日月失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国主有灾,兵革四兴,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师友命过"等状况发生时,通过读经文可以"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在这个时候,读经体现着人们战胜厄运的美好愿望。

      第三,宋代的白玉蟾在《赞救苦经辞》中认为讽诵《太上灵宝天尊说救苦经》的人,就是"莫不代天尊而演说经教,体大道以引接浮生"。意思是说阅读道教经文典籍可以代天说教,宣传教义。

      最后,道教认为,通过学习并参悟实践到修炼和生活当中道教经文典籍,道士可以达到修道成仙、与神沟通的目的。根据《无上秘要》引《洞玄空洞灵章经》中的话:"善信男女,香灯供养,见世光明,身入无为,受福自然。若能长斋,诵经灵章,万遍道成,身生水火,立致飞行,其道高妙,不得漏泄。"因为,"千遍通神,万遍通真",通神就可以"逆知吉凶",通真就可以"经灾履厄,腾景三清"。

    ☯道教经文典籍的传承

      道教中的许多经书都是通过神仙传授的。神仙传授道教经文典籍就是通过神仙传授给某一个"高道",再由这个"高道"在世间传布。传授道教经文典籍最多的神仙就是太上老君,他曾以各种化身多次下凡传授真经,而老子只是其中的一次化身。这次化身下凡的目的就是传授《道德经》,教人民于乱世之中,教人们行无为之治,使人们懂"道"的深奥,要人民以修炼而长生。除太上老君之外,还有许多神仙也都曾下凡向世人传授真经。

      三元炁化成书和神仙传授经书,实质上是统一的,"三元"天尊各说的真经都藏于"七宝玄台"之内,神仙根据人世间的具体情况,选择玄台内能解决问题的经书,派神仙下凡,把经书传给能担任传布任务的高道名士,把两个程序"合二为一"地统一起来。

    ☯道教经文典籍造作的神学化

      道教经文典籍之所以神学化,是因为道教经文典籍是为道教服务的,它必须从属于道教的宗教属性。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而组建的,它的一切教规、教义、修炼方式都应符合"道"的精神。为了体现这一切顺应天理和法力无边,只能说这些道教经文典籍是直接来源于"道"的,"道"就是虚无缥缈之炁,是三元、三洞、三位天尊,或者直接说就是老子。这样就使道教经文典籍有了分量,有了威望,就能使人信服。因此在面对这些经书时,每个道徒只能以虔诚的心理去信任,诚心诚意地去修行,努力去追求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这样就使道教组织能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团体,并世代相传下去。

      另外,造作道教经文典籍的学者们也想通过神化其著作,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告诉人们他们的这些著作,不是由人去刻意追求而以虚假的文字拟写的,而是出自深不可测的宇宙深处,表达宇宙自然本性的一种"天书"。

    ☯造作道教经文典籍的两次高潮时期

      道教神化其经典由二炁所化,并由神仙下降传授,其实大部分道教经文典籍都是道教学者造作而成的。第一次道教经文典籍造作的高潮发生在战国至汉代时期,这一时期中的道家、墨家、神仙家、方士、方仙道、黄老道的作品基本上都被纳入后来道教经文典籍的范畴,再加上早期道教的一些作品,构成了早期道教经文典籍。代表著作有《道德经》、《庄子》、《墨子》、《山海经》、《列仙传》、《黄帝内经》、《天官书》、《太平经》、《正一盟威妙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等。

    第二次道教经文典籍造作的高潮在魏晋南北朝时,这一时期中道教教派纷起,佛道激辩,道教的宗教素质和组织的教会化急需要理论作支撑,所以一大批道教经文典籍应运而生,道教的宗教素质得以提高,教会式的宫观组织模式初步形成。代表著作有《上清经》、《灵宝经》、《三皇经》等几个系列的几百种道教经文典籍。

    一、 第一次造作道教经文典籍高潮

      战国时期至汉代时,作为第一次造作道教经文典籍的高潮,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许多书都没有真实作者署名,都是以什么神、什么仙传给什么人而流传的。二是这些书的写作技巧和传承方式十分特殊,有的是用特殊的符号和隐性文字书写的,使常人不能认识,如《周易参同契》。有的只采用师徒秘传的方式传承,等到一个特定的时候,某个人再把它写成普通的文字加以传布。还有的是采用扶乩降书的形式传世的。总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造成误传多,抄本多,良莠难分,正误难辨,给后期的整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使后人对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和学术性产生了怀疑。三是这些经书大多都已遗失,现在再也不能见其真面目了,只能根据别的经书上的记录和目录的摘著略知一点皮毛。还有的道教经文典籍在目录本上就注明是虚的,在天堂之中,还未传到人世。

    二、 第二次造作道教经文典籍高潮

      魏晋南北朝是造作道教经文典籍的第二次高潮,这个时期的道教经文典籍,在内容上以表现道派派别成立和道教组织建设方面的最多,因为此时正是道教道派林立,道教正走向成熟的时候。当时正是丹学的兴起和逐步普及之时,在新造的道书中,有关修炼的书所占的比例较多,如葛洪和陶弘景祖师的作品中,都有关于炼丹方面的书籍。当时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道书的内容上,有许多地方体现了向佛教的学习,有的甚至是把佛教的教规、组织形式、佛法、教仪程式等照搬过来;有的是略加改造后成书。如这些道书中有佛、菩萨、舍利等字样。

    ☯道教经文典籍分类体系"三洞四辅十二类"

      在南北朝时,道佛面对面的论战中,道教被对方深深击中的软肋之一,就是道教经文典籍的混乱无序,良莠不齐,正误难分。佛教的高僧们往往就用这本道教经文典籍上的"矛"去攻那本道教经文典籍上的"盾",参加辩论的道教学者往往因不能.自圆其说而让佛教高僧们耻笑。在道教学者深受刺激的同时,南朝刘宋的宋明帝也感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命当时南朝的高道陆修静统管全国道教、编纂道教经文典籍,在皇帝的重视下,陆修静根据两晋道教经文典籍中多次出现的"三洞"这个名称,作为道教经文典籍的总称,并在其下分类,编撰了《三洞经书目录》和《灵宝经目》两部中国道教史上首次出现的目录编纂书籍。

      因局限于道教"三"的特殊含义,"三洞"法式的分类体系,不能把早期道教天师道和太平道的一些道教经文典籍包括进去,于是南朝梁的孟智周法师又提出了"四辅"的概念,这样,"三洞"和"四辅"七个系就把各个方面的道教经文典籍都归于系列目录之下了。经过陆修静和孟智周两位法师的努力,最终确立了道经的"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体系,使道教经文典籍本身系统化,也有利于道门中人的收藏和使用。


    联系道长获取《玄门散识》完整版!

    道长QQ:364618948

    电话:18045933058

    微信:139456025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玄门散识》文献卷☯道教经文典籍概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jz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