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诸子百家 - 草稿

诸子百家 - 草稿

作者: monicalu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06:39 被阅读64次

    第二十二章、《诸子百家》名句取名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3176833.jpg;http://img3.laibafile.cn/p/m/283176833.jpg;http://img3.laibafile.cn/p/l/283176833.jpg[imgend]

    诸子百家的“家”是何时命名的呢?最完整成型地将儒墨并列称家的是司马谈(司马迁之父)的《论六家要旨》。司马谈第一次将“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同题并论。西汉时期的大学问家刘向之子刘歆在《七略》(中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和最早的典籍目录)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近代国学大师吕思勉在其著作《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认为百家中这十二家是最主要的流派。

    (二)诸子百家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扁鹊、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邓析、公孙龙子、惠子、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许行、邹衍、荀子、韩非子、吕不韦,……等等。

    汉朝的: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王充等。

    常见的十二家: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三)“诸子百家”中的十二大家及其代表人物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70.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70.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70.png[imgend]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礼治国,呼吁恢复“周礼”。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性善论 ”,而荀子则是对立的“性恶论”思想,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所倡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并以之积极办学。

    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儒家学派在秦始皇时期因“焚书坑儒”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时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复兴,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立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学说,为维护皇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南宋时期奉行程朱理学为主流的儒家学说,明代王阳明则发展为心学。

    在政治上,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诸侯间争夺财富和土地的战争频繁激烈,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二、道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73.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73.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73.png[imgend]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道家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最初也叫道德家。从广义上来说,道家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小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黄老道家追求大一统,主张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两者都主张无为而治。在唐朝统治时期,道家地位大幅上升,与儒家、佛教一道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76441079.jpg;http://img3.laibafile.cn/p/m/276441079.jpg;http://img3.laibafile.cn/p/l/276441079.jpg[imgend]

    道家常见词语整理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道德五千言》,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圣人老子(即李耳)。全书分81章,共5000字。《道德经》这部宝典被文人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古往今来世界第二)。

    南华经:即《庄子》,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道教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有多彩的思想和文学意境,庄子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瑰丽诡谲,超凡脱俗,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典范之作。

    道:最早由老子《道德经》提出。在道家学说中,道是宇宙的本源,道产生了世界;道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在道家著作中,道和一是同义词。因为道被认为是最原始的,产生世界的一。一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说道是唯一的本源;其次,一说明道是一个整体,道是原始的事物尚未分化的形态。

    无:无也是道的一个方面。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从无(道)生出来的,道的一个属性就是无。这里纠正一下部分人的认识误区,无不是没有的意思,无不是绝对的空虚,而是说在道的层面,万物都没有产生,没有分化,没有名字,无象,无状。

    玄:出自《道德经》。玄一般指道的某一方面的性质,也可以代指道。《老子》第一章多次提到“玄”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自王弼以下,诸家多作“幽暗”、“深远”、“无形”、“不测”解,但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

    自然:道家所说中的自然,不是一个名词,不是指现在我们说的大自然。《道德经》上说“道法自然”,意思就是道的运动和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强调的是万物自己发展,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道虽然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但道不是强加于万物的。道化育万物是让万物自然而成。

    无为:出自《道德经》。“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有点类似现代社会的法制,和人治相对。无为的观念对古人治国、养生等影响深远。

    玄德:出自《道德经》。《道德经》第十章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就是道的一种特质:生育万物而不占有他们,有了功劳不自恃,养育万物却不主宰他们的命运。取名可以用这个,例如三国的刘备,字玄德,就出自此处。

    为道日损:出自《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承认求学问,天天积累知识,越积累,知识越丰富。至于要认识宇宙变化的总规律或是认识宇宙的最后的根源,就不能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玄览’、'静观’。

    逍遥:出自《庄子》。逍遥是绝对的自由;达到逍遥的途径是坐忘、心斋。不仅要忘掉外界物质世界,而且要忘掉自己的肉体、感官、排除形体、知识,使自己与道为一。

    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庄子·人间世》有寓言说: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并指出这不是祭祀之斋,而是精神上的斋戒。“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坐忘:出自《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以为是的聪明,摆脱形体和现有知识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齐物:“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中说“举莛与楹,历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想做的大一统理论有点齐物的味道。

    无用之用:出自《庄子.人间世篇》。意思为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庄子认为,有用的东西往往因为其有用而被夭折或扭曲本性,无用的却能近其本性。阅历少的年轻人不大容易懂这一点。

    玄学: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时期。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该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主流思想。

    三玄:魏晋玄学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这是玄学的三部主要经典。其中《周易》被称为“三玄之冠”。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所撰,分为内、外篇。今存“内篇”20篇, “外篇”50篇。抱朴源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朴子内外篇凡八卷,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皆以黄老为宗,为道书之一。

    道藏:道教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如今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三)“诸子百家”中的十二大家及其代表人物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3485253.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3485253.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3485253.png[imgend]

    儒家常见词语整理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中国儒家的思想,这里介绍解释一下常见的儒家词语:

    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论语》“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

    养气:《孟子》中说“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包括“明道”和“积义”两个方面,即提高对道的领悟,以及道德修养。

    礼乐: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的文化体系,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并得以传承发展至今,成语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的道德修养,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

    慎独:“慎独”是一种修身境界。“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立思考,独立行事。慎独意思是说,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现代人很缺这个)。

    中庸:儒家把“中庸”看成很高的道德标准,也是解决问题的高级智慧。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道亦被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中庸有三层意思:(一)、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二)、是指中正、平和。人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则容易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做一个有用的人才,要在其位谋其职。

    正名:“名”就是名分,即你的社会角色,实际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来也泛指每个人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在家庭,在社会,在单位,在集体,你是干什么就干好什么。孔子讲的正名和周礼相关。因此后代也把儒学称为名教。

    天命:在《论语》中,天命是天对人事的主宰,但孔子所说的天不是人格化的天。天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孔子说,君子要畏天命。另一方面,孔子又主张积极主动,“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李泽厚说“尽人事而听天命”乃儒学义理。不过荀子说的“制天命而用之”,和孔子主张相去颇远。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六经: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就是这个)。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南宋形成十三部儒家经典并称的局面。

    孔门十哲: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圣人:“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是受到诸子百家公认的。

    君子:“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泛指贵族男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便有了德性。《论语》中讲到了许多君子的品格。

    性善:出自《孟子》。孟子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而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荀子主张性恶论,与孟子针锋相对。

    民本: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中国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有着儒家思想的根源。

    道统:儒家传道的脉络,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孔子形成儒家学派,再传至子思、孟子。独存心法不见心传,这符合韩愈之说。

    复性:唐代李翱提出,成为圣人的一种学说;性是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普通人若能消除情欲的蒙蔽,使性恢复原来的光明,就能成为圣人。这就是复性。

    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融合了释、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理学兴起于北宋,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

    心学:儒学的学派之一。最早可推溯到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致良知:中国明代圣贤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体用:体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和表象。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体”就是根本的,第一性的;所谓“用”就是从生的,第二性的。这是“体”与“用”的最主要的意义。

    忠恕之道: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诚,宽恕,是中国儒家的伦理,处理人人际关系的准则。“忠”,尽力为人谋,忠人所托,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宽容理解,故为恕。春秋时代的曾子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反求诸己:最初的意思是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孟子·离娄章句上》:“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后来王阳明将其一用到心学,反求诸己与致良知相类。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去悟到那个冥冥天道(即客观规律),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提出,后被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影响深远。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之一。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和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本质与表象的映照关系之中。

    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相同,也就是求同存异,和谐又多样化。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苟同,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拒绝苟同,拒绝不假思索地跟风,在思辨中达成共识。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也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基本规律。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中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这被归纳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和社会的原理规律。”格物致知之后还需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王阳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毛主席说的“理论联系实践”其实就是集成了唯心论的王阳明的思想。

    三不朽:孔子认可的人生目标,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道德高尚,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例子如文天祥、孔繁森;“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勋,例子如岳飞、袁隆平;“立言”,即著书立说,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作品,例子如司马迁、李白、爱因斯坦等。此三者只要做到一个,就可以死而不朽,万古流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修身、治家、治国、平定天下,彼此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这其中修身又是最根本的,《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内圣外王:“内圣”就是修身养德,做一个有德的人,追求的是向圣人境界靠近;“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事功。“内圣外王”虽首见于道家的《庄子》,但却是儒家的基本命题,就连现代中国主流的知识分子的主张仍然如此。从原始儒学到汉代的政治儒学,再从宋明理学到现代国学,两千多年里,时代在变,儒学的诠释也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在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目标:内心圣洁,外在还能取得世俗社会的巨大成功。(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三、法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82.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82.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82.png[imgend]

    代表人物:韩非子。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桑弘羊、王叔文、王安石、张璁、张居正、严复、梁启超等。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代表,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代表,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代表,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代表人物:

    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政治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子产,(?—公元前522年),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郑国贵族,郑国国都(今河南郑州新郑)人。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商鞅,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

    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或认为在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以“术”著称,著有《申子》。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后来这些著作传到了秦国,秦王政看后,感慨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韩非子的同窗,阴谋害死了韩非子。李斯任秦国丞相,参与制定了大秦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后为宦官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夷三族。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西汉法家、经济学家。桑弘羊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击节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宰相,明朝法家代表人物。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梁启超称其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中国近代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一生勤奋,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黄遵宪评价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来自天涯社区

    四、墨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77.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77.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77.png[imgend]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墨家在立场上是和儒家对立的一派,墨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很大,曾一度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也叫墨翟,提倡“兼爱非攻”。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墨子去世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流派,到战国后期又汇合为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五、名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84.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84.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84.png[imgend]

    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七、纵横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86.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86.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86.png[imgend]

    纵横家创始人是鬼谷子,学说集成为《鬼谷子》(又名《捭阖策》)。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纵横家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后来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也是纵横家,他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八、阴阳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89.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89.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89.png[imgend]

    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八、阴阳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89.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89.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89.png[imgend]

    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六、杂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2799992.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2799992.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2799992.png[imgend]

    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吕不韦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九、农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4416993.jpg;http://img3.laibafile.cn/p/m/284416993.jpg;http://img3.laibafile.cn/p/l/284416993.jpg[imgend]

    代表人物:许行。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十、小说家

    小说家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者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代表人物:虞初。

    代表作品:

    《伊尹说》、《鬻子说》、《周考》、《青史子》、《师旷》 六篇、《务成子》、《宋子》 、《天乙》、《封禅方说》、《待诏臣饶心术》、《臣寿周纪》、《虞初周说》 等。(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十一、医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4517613.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4517613.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4517613.png[imgend]

    代表人物:扁鹊、仓公、淳于意、医圣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

    现代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十二、兵家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4517612.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4517612.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4517612.png[imgend]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兵法的学派。波诡云谲的春秋战国时代,军事斗争是诸侯间争霸的主要手段,如何克敌制胜,如何以少胜多,如何以弱胜强,如何出其不意,如何恰当地使用武力,都是当时人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兵家应运而生了。于是兵家有时也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点在于创造一套兼具理论性更富实践性的战争指导法则,其创始人是孙武。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人。

    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中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孙子兵法》甚至为很多现代国家顶礼膜拜和借鉴使用,视之为战争艺术法宝。(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第二十二章、《诸子百家》名句取名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4629491.jpg;http://img3.laibafile.cn/p/m/284629491.jpg;http://img3.laibafile.cn/p/l/284629491.jpg[imgend]

    (四)诸子百家中的精华名言名句(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儒家

    诸子百家中,最大的一家便是儒家。汉朝时,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统治者基本都沿用这条国策。于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儒家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中最主要的学术流派。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黄宗羲、梁启超等。

    儒家主要典籍:

    【儒家的四书、五经、九经、十三经各是什么?】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1728576.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1728576.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1728576.png[imgend]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1728301.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1728301.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1728301.png[imgend]

    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春秋》。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1728305.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1728305.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1728305.png[imgend]

    九经:《易经》、《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1728312.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1728312.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1728312.png[imgend]

    十三经:《易经》、《诗经》、《孝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尔雅》、《论语》、《孟子》、《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s/281729061.png;http://img3.laibafile.cn/p/m/281729061.png;http://img3.laibafile.cn/p/l/281729061.png[imgend]

    讲诸子百家,必讲儒家。因此,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开讲《论语》取名章节。讲完儒家,我们再讲“诸子百家”中的其它经典。(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子百家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kg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