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个老生常态的问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尽管我们有几千年的管理实践,却没有产生多少管理理论。直到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科学管理的诞生,而他本人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那么,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追求效能最大化。换句话说,如何实现一个组织效能最大化是管理最重要的问题。
按照这个逻辑,主要有三条脉络:
一是追求工作效能最大化,提高某一项工作的投入产出比,主要通过专业化的途径,找到最佳工作方法,由靠经验的业余人士转变到靠科学的专业人士,解决磨洋工的问题。
二是追求个人效能最大化,提高个体的投入产出比,主要通过激励手段解决动机问题。常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事业、待遇和关怀。
三是追求组织效能最大化,提高组织的投入产出比,主要依托系统工程方法,对人员、战略、结构、流程、信息、制度、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有效配置。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前沿理论。
流程管理理论,为破解科层治难题,着力打造卓越的业务流程,将例外工作例行化,例行工作流程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标准流程信息化。
体系化管理理论,为解决条块化问题,已流程为纽带,将战略、组织、流程、功能、规则、数据等六个管理要素进行集成。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为解决精细化问题,将流程中只消耗资源、不创造价值的一切浪费活动踢出出来,并以统计学为基础进行流程管控。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理论。
但,管理的问题既有系统性、也有具象性,既有理论性、更要实践性,关键还是看最终效果。而坦白的讲,我们的管理的确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还是停留在看前辈、自己悟的时代,完全没有树立现代管理的理念,更别谈什么应用。
哎,任重道远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