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道德经》第五十二章,老子写过“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其中也读到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欲望越多,牵绊太多无法修心。
人少了杂念欲望,可能就会专注清净而不受累。欲望会导致人膨胀和迷失,会消弱内心的纯净平静。这在老子观点里有体现,相似意思荀子也讲过“虚一而静”。
从前有一个人想要修行,他选择来到无有人迹的深山幽静,没人打扰,在山里刚开始他很满足选择的环境。住了一段时间,当他在修行时一只老鼠进到他的屋里,修行时老来咬他的衣角。
他在修行时想如何不用他动手,能让老鼠不要再来呢?他想养一只猫带到山上。好像他的问题应该就可以解决,猫逮住老鼠不正好吗?他暗自思忖开始行动起来,猫被他从山下带到了山上。
不过,修行的人把猫领回来后,一想猫吃老鼠,他又不想让猫杀了老鼠,他只想把老鼠赶走就好。那猫吃什么呢?他开始喂猫吃东西,想给猫吃好的。他又到山下向村民买了一头奶牛拉到山上。猫有了牛奶喝,这时他要腾出时间照顾奶牛,会疏忽了修行的时间。他想要找专门照顾奶牛和猫的人,这样他就可以腾出时间修行。
这时他又找来一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帮他照看奶牛。他以为这样就都好了,会安心专注他的修行。又过了不久,这个流浪汉却不乐意了,找到修行的人说:“我要娶个老婆,你独自修行,可是我不修行,吵着要下山生活。”修行的人一想也对,修行不能强制要求流浪汉也和他一样。这样看来他要下山帮流浪汉达成心意,最终这个修行人放弃了山上修行,又回到了山下生活。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你会怎样想呢?老子在其五十二章也是讲过的,欲望是会不断增加的,人如果“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这故事虽然讲的是一个人在山里,要修行遇到的事情。当然无从考证,它的真实性,可是道理是在。人的想法逐渐增多,欲望超过负荷很可能会成为贪欲。如果把控好也可鼓励自己的改变环境。不过物质事物需求简单了,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欲望杂念,人也会容易获得快乐幸福。
一个人的环境改变了,如果一个人的心不能清静下来,不管处在何样的环境,都还是不能改变。人的心和根本不能忘掉,当欲望层层加码,就会到时失去了追求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