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应该设置路牌
早上下大雨,约六点多接近七点,某在路边等车。某等的是对面道上的车,因为对面不好站人,只得在对面的对面等。一辆大巴驶过来,某赶紧跑到马路对面向它招手,司机理也没理,就过去了,留下某一人在风中凌乱。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某担心上班迟了,一筹莫展之际,一辆红色轿车在某对面停下,原来是同村的熟人。某赶紧过去,上了车。我们一路走一路聊,突然他说,完了,走过了了。他说的走过了,是指过了村路路口,后来仔细看了一下左右,没有过,不过已经到路口了。
因此,我们不约而同地埋怨起来:村里干嘛不在村路路口设置一个指示路牌呢?记得路牌原来有一个,不知道是哪个车子把它撞倒了,后来就一直没有再埋,连牌子本身都不知道哪儿去了。没有了路牌,连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容易走错,慢说那些外地人。且白天还好点,夜里认路就更困难了。
说到认路,我又想起来了一件事。上周三一位血压有点高的同事,因为头晕胸闷,感觉呼吸困难,就拨打了120,喊了救护车,说清了地址,可没想到救护车愣是跑过了十几里路,后来打电话询问,方才掉头。救护车可是救人命的呀,耽误时间便多一份危险,虽然我那位同事后来发现没大问题,但是如果真的有事,可就不好说了。如果设置了路牌,救护车便不会跑错地儿。
人命关天是其一,方便人民群众是其二,不论从哪一点出发,某都觉得应该在路口设置一个醒目的路牌才是。
(二)脱贫调查
脱贫调查是大事,老师也得参与,而且是比较深度地调查。
从2017年春季到2020年春季,一共是八个学期关于教育部门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助都得调查清楚,并记录在案。
某分到了三户。其中有一户姐姐读研究生毕业了,今年刚找到了工作,弟弟大二在读,他们对国家对他们的资助项目与金额记得清清楚楚。某电话打过去,他们姐弟俩说得明明白白。有一户人家,父母都有残疾,父亲是哑巴,母亲是弱智,孩子被福利院资助,至于项目与金额,年老的爷爷也是一问三不知。只知道福利院送他家孩子到哪个学校读了书,家里一分钱没拿,包括生活费也不用家里操心,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全免。但表上资助项目不好填,备注只能如实填写“福利院资助全免” 。另一户两孩子,他家小孩中职念完念高职,享受“雨露计划”资助,大孩子大学毕业,国家对她有哪些资助,孩子父母一问三不知,说打电话问大孩子,可电话打过去根本没人接。没办法,他把孩子的电话号码给了我,说让我打。后来我抽时间,打了三回,接了一次,说不记得了,村里有。我今天到村部扶贫专干那儿询问,有些时间段,村里的扶贫记录关于教育扶贫项目是空白的。没办法,再打大孩子电话,回了个信息,基本说清楚了资助资金。到这里,某的扶贫调查才算基本结束,也算是完成了一项工程。
(三)不搭顺风车
放学在等车,一白色车从村道驶过来,上大路后,直接开到某身边的大树下停住,问某到不到城里,某知道他是顺便想带人进城里,赚点油钱。某说不去城里,他问到哪儿,某说到梅龙镇,他笑着说那我带你一程。那意思明显是不用付钱的,某也笑着对他说不用了,谢谢。
不认识的人,某不想占他便宜,小情也是情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