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266/efc79c6ead76e139.jpg)
《大唐悬疑录》系列共有《兰亭序密码》、《璇玑图密码》、《长恨歌密码》、《大明宫密码》四本书,是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悬疑小说第一人”的唐隐创作的古风悬疑小说。
很早就想读了,机缘巧合,这次在微信读书里用了38小时读完,暂且用错综复杂、绝对烧脑、无比震撼几个词来概括读书感受吧。
读这套书,其实很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心焦,被作者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设计牵引,每时每刻都在担心故事里那些人的性命安危,我就像在黑暗里踽踽独行的孤者,恨不得马上拨云见日,快些摆脱波云诡谲的历史阴影,早点迎接那重重迷雾中的光亮。
而终于看到故事结束,谜底揭开,脑子里却被一一登场的各色人物团团围住,唐宪宗李纯,宰相武元衡,女神探裴玄静,身世成谜的江湖郎中崔淼,鬼才诗人李贺,志怪鼻祖段成式,刺客聂隐娘,还有韩湘子,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薛涛,王质夫,李弥,禾娘,傅练慈,杜秋娘等等,这些性格迥异,命途多舛的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又怎样安置?
01
清风拂动衣袂,便有道不尽的风华流转。那张仍带着憔悴的脸上笑意淡淡的,稀释了话语中让人捉摸不透的浓情。
《兰亭序》诞生二百余年籍籍无名,直到唐太宗亲手伪造,血腥推行,被捧为千古一帖,才得以流传至今。唐太宗伪造《兰亭序》真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历史阴谋?《兰亭序》真迹今天到底藏在哪里?
女神探裴玄静收到武元衡死前一晚临摹的半部《兰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诗。裴玄静接受使命,开始了机关密布、阻力深重的解密之旅。她和崔淼对离合诗的拆解,彰显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令人叹服。
1965年,郭沫若指出《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作,从而引发了一场历史争议,继而唐隐围绕《兰亭序》的真伪与作者之谜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与判断,他将《兰亭序》与皇权争斗紧密相连,对历史谜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探寻答案的过程竟如此惊险又实在精彩!
02
她含笑走来时,仿佛携带了一整片春光,寒冷都不知退缩到哪里去了。
前秦才女苏蕙为挽回丈夫心意,用五色丝线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绣出由840字排成的“文字方阵”,上下、左右、里外,各种角度,均能成诗,奇巧绝伦,名为《璇玑图》。到了唐代,女帝武则天亲自作序《织锦回文记》,令《璇玑图》风行天下,大放异彩。但就是这样一件,代表着美好爱情的闺阁刺绣,却让大唐后宫陷入重重危机。
宋若华四姐妹,虽以女官名义存在于大明宫内,但仍无法逃离后宫嫔妃般争宠无奈悲凉的命运。宋若茵欲求不满,在她发现皇帝竟然宠幸烟花女子杜秋娘时,嫉妒心使她不顾一切,设计机关巧妙杀人。封后无望的郭贵妃,华丽外表下暗藏歹心,她疯狂的靠自己的力量去夺取那至高无上的地位。段文昌的妻子在发现丈夫出入烟花场所后,隐忍不发,试图用绣璇玑图的方式挽回真心。看似无心超脱的宋若华,竟然早已被皇权控制,所以她拼死也要揭开璇玑密码,警醒后宫的女人们。
璇玑无心胜有心,才是立足后宫的不二法宝。无心,才不会将自己的命运单系于一人,无心,才会超脱俗世,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然而,无心,何其艰难!只要深处后宫,女子的命运终究逃不出悲凉和绝望。那些曾经如花一般灿烂的女子们,在默默凋零之时,又有谁给予过怜惜?!
03
这个女子的外表有多么柔弱,内心就有多么刚强,她是从血海肉山中爬出来的倾世红颜。
杨贵妃究竟死于马嵬驿,还是逃生日本?人白居易根据杨贵妃的秘闻写就名篇《长恨歌》,不想竟引来杀身之祸。而王皇太后的同族兄弟王质夫同时给好友白居易和陈鸿寄去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此后王质夫神秘失踪,长恨歌里到底有何惊天秘密?
女神探裴玄静陷入玲珑困局。在仔细回顾兰亭序案和璇玑图案发生的一切之后,裴玄静将视线集中到了六十年前马嵬坡下的宫廷迷案上。一时间,潜藏在暗处的僧、道、官、匪尽数出动,明与暗的较量、新与旧的杀戮瞬息上演在大唐帝国的每个角落。
历经千难万险,突破重重阻碍,女神探终得皇家机密,通过逐句分析长恨歌中诗句的错误之处,隐藏在诗句里的帝王温情得以显现,原来杨贵妃没有死,皇帝费尽心血将她送去东瀛,断然相信后会有期。这一温情解密又给冷酷残忍的皇权帝王家抹上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由皇权传承的信物玉龙子引发的惨烈争夺与淋漓血案简直惨不忍睹,在瀑布之上,高空之中异常湿滑的石梁上,双目失明的王质夫迈步向前,他的脚下是瀑水急下的万丈深渊,然而他的嘴角却溢出了笑容,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奸佞小人的乱箭齐发,钉在他脆弱的身体上,他却坚忍的护卫着身后的裴玄静和象征皇氏至高无上玉龙子,最终他安然地跌入翻滚的云雾深渊。
当有着无与伦比的赤子之心的李弥,在金仙观的天牢深处,亲眼目睹禾娘在受尽凌辱后惨死的样子,他终于明白,哥哥让玉蝴蝶带领他深入地窟,是要指给他看地狱。从此,他清澈的眼神也变得浑浊了,他拒绝再向这个世界说一个字。造化弄人,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在尘世间行走的人。
04
最真挚的情怀,就应该尽在不言中。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象征大唐百年功勋与荣耀的凌烟阁,突发异象。玩火球的猿 猴、一枯一荣的巨树……数个古怪图像,深夜时分出现在凌烟阁中。更为诡异的是,这些图像竟与相传预示大唐国运的《推背图》一一对应。此时的大唐,削藩成功,正值中兴。然而大明宫内,人人自危。皇帝服用金丹,日趋虚弱。皇子、贵妃、权臣、宦官为谋求前路,各怀鬼胎。
裴玄静终于下定决心,与崔淼雪中盟誓,相约不离不弃之时,在崔淼按照约定夺回玉龙子,他们的誓言将要成真的时候,她敬重的叔父遵从皇帝的密令射杀了崔淼,她心中再无可怜,只剩下了恨。她只身前往神秘残酷的大明宫,她活下来的唯一支柱就是要查明真相,她要给自己给崔淼给真相一个交代。
"真相就是真相,不该因为任何观念而改变。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更没有救赎。"
然而探求真相付出的代价太残忍,裴玄静为此受到了割舌之刑,即便如此,她在发现先皇之死并非宪宗皇帝所为时,她放下对皇帝的仇恨,仍旧一步一步找出真相,她找到了,还了皇帝一个清白。
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套书的真正主角是宪宗皇帝,那个杀伐决断,残酷无情又傲慢睿智的皇帝,那个一心为了大唐江山不惜舍弃儿子的皇帝,那个为了大唐中兴不顾一切的皇帝,那个真实复杂,令人可怜又可悲可叹的皇帝。
在皇帝看到其实是裴玄静授意杜秋娘将揭示大唐国祚的推背图第二象里改回去的文字时,他激动的长跪不起,他不会做亡国之君了,他还要继续缔造大唐的繁盛,就在他信心满满戒掉仙丹准备努力打拼之时,贵妃太子宦官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取而代之了,世事轮回,他终究逃不掉皇家争权相杀的残酷宿命。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 柳宗元个人的际遇,何尝又不是此时整个王朝的际遇呢!
前尘旧事,往事如烟。大唐一次次渡劫重生,靠的正是人心中不灭的永恒的信念。
这信念,是向死而生,是探究真相,是公道正义,是因果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