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1:不会说话
对于新生儿而言,哭是他们表达痛、不舒服、饥饿、困、悲伤的唯一方式。
明明是拉粑粑糊在屁股上不舒服,哭诉求助被当成无理取闹!
明明是看不见妈妈很害怕,想念温暖的怀抱,哭哭啼啼被置之不理!
孩子心里该有多委屈绝望?
抱不抱?
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如果家长能对孩子的哭闹及时反应,多抱多安抚,孩子的哭闹反而会少一些,因为孩子会从家长的行为中知道,“当我感觉不舒服,爸爸妈妈会很快来救我的!我没有什么要担心的。”
这种积极响应,对孩子早期形成安全感,以及对家长的信任感非常重要。
(跟酷酷的奶爸学习“花式抱娃”吧!)
理由2:生病了
听说判断少女和少妇的标准之一就是“肱二头肌”,凡是肱二头肌比较发达,又没有健身习惯的,十之八九是抱着孩子练出来的!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生病以后,比平时更爱哭、更黏人、更考验臂力!
如果孩子在吃奶之后烦躁不安,很可能是胀气或消化不良;如果孩子突然嚎啕大哭,持续5秒左右,稍作喘息后再次爆发,持续几个小时,期间伴随蹬腿、抬腿的动作,还会放屁,很可能是患了肠绞痛……
抱不抱?
检查一下,孩子到底是哪里不舒服了。
量一量体温,看看孩子有没有发烧,是不是穿盖太多太紧?
如果胀气,给孩子拍嗝或者揉揉肚子。
如果是肠绞痛,试试飞机抱,或尽快征求医生的用药意见……
至于抱不抱,人家都这样了,你真舍得?
当然,如果孩子发烧,又非要家长抱着,出于散热考虑,建议做好通风换气(心得源自真实经历,说多了都是泪)。
理由3:受伤了
一位妈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字字锥心:
小倩也曾经告诉我一件事:
宝儿还在月子里,她实在太无聊,躺在一旁玩手机。结果手滑……手机“吧嗒”掉在宝儿脑门上,宝儿当时就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
婆婆在客厅,吓得连滚带爬,“怎么了怎么了?”
小倩支支吾吾,“呃,可能是……做噩梦了吧!”
抱不抱?
什么?孩子受伤了?那还了得!是不是心疼得想马上抱抱?
偶像剧里不是都这么演么?抱着演员肩膀一通狂摇,外加捶足顿胸,“你怎么了?你醒醒啊!你不要吓我啊!”急得我等观众想换台,别给自己加戏了,你倒是赶紧给他一颗“麦丽素”啊!
这里要很严肃地划个重点:
坠床、跌倒等意外伤害,建议就地观察5分钟,期间不要移动、摇晃孩子,只要观察是否有意识,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损伤。
理由4:分离焦虑
6~7个月大的宝宝,开始有了分离焦虑。和妈妈分开后,会感到无助和紧张,缺乏安全感,要求拥抱是宝宝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
这可惨了妈妈!
全职妈妈不过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好不容易“请假”出门看电影,开场广告还没看完,就接到家人夺命call,“孩子没你不行啊!”,“都当了妈,心还野的!赶紧回来带孩子!”
职场妈妈每次上班,听着孩子的哭声三步一回头,越想越觉得“我绝情,我冷酷,我自私狠心”,高跟鞋“嗒嗒嗒”,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心上(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往事不要再提)……
抱不抱?
分离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孩子的依恋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安全型宝宝的妈妈对孩子发出的信号非常敏感,她们能很敏锐地察觉到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并能做出恰当的行为,而不是自己想抱孩子才抱,自己不愿意就拒绝抱。
培养安全型依恋最有效简便的方式是:经常充满感情地拥抱孩子,对孩子微笑,经常温柔地和孩子说话——即使他们还不会说话。
最重要的是——用各种方式向孩子表白,我爱你!你值得被爱!
理由5:获得关注太少或敏感
我家孩子“一言不合就掉泪”,这是为什么?
有一种可能是家长平时对孩子关注不够,或陪伴质量太低,孩子一哭,家长就给予特别多的关注。这种反馈无意中鼓励了孩子的哭泣——每当他希望获得关注,哭就行了。
如果你没有过度反应,那么孩子爱哭很可能只是因为他比较敏感,或者容易紧张。没关系,这不是贬义词,敏感的孩子很容易体察到别人的感受,更具有观察力。
(《爸爸去哪儿5》中,嗯哼对陌生环境很敏感,阿姨抱抱!)
抱不抱?
首先,如果“获得关注太少”,这不是单纯的抱或不抱的问题,而是平时要提高陪伴质量。
其次,尤其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哭也并不完全是糟糕的,很多孩子在大哭一场之后,感觉会更轻松。
最后,有三个原则不要违背:
不要用“爱哭鬼”来形容孩子,更不要嘲笑孩子“不够男子汉”,这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伤。
不要否定孩子哭泣的理由,“这有什么好哭的”,要知道,孩子感到最脆弱的时候,从家长那里得到的认同感对他来说特别重要。
不要刺激孩子哭泣。孩子哭泣时,家长不要恼羞成怒,口不择言,可以尽量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平静地帮他转移注意力,或安抚他。
理由6:哭是手段,是武器
2岁+的孩子,逐渐掌握了哭闹是对抗父母的法宝,能帮助自己实现目的。
这简直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有没有发现小家伙并不是非要买玩具,纯粹是因为被拒绝很不爽啊!
有没有发现小家伙一边哭一边偷瞄你的反应?
(国外某网站,家长们上传的“孩子哭的理由”)
抱不抱?
如果孩子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先沟通,基本逻辑是:承认孩子的不良情绪猜测事情的原因认可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表示接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孩子离开引发不良情绪的场景。
如果孩子满地打滚撒泼,不要理会,或将孩子带到僻静角落。
家长需要在和孩子的反复的“拉锯战”中,让孩子意识到,“哭是释放情绪的方式,但不是谈判的筹码,更换不来妥协。”
理由7:没有理由
哭?还要理由吗?
我就是想哭一会儿,不行吗?
《生活相对论》中,女儿格朗有起床气,全职奶爸李华民抱着格朗,照着镜子,告诉格朗“还可以再哭三声,哭完就不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