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偿反应这个词,我常说。
从jt叔叔那里学来的。
这个词听了很久了,感受了很久了,
直到最近,才觉得我能指清楚什么叫做代偿反应了,
要明白这个词,必须自己有充分的
体验并观察代偿反应的经历。
代偿反应的主要情感基调,
蛮像《千与千寻》中的那个什么都往嘴里塞的无脸男,
抓各种东西去填塞那个中心的深渊、黑洞。
饥渴,暴食,饕餮。
1
人的“意图”,
我观察到往往是分两类的:
A,我有没有看到、吸到、吃到、摸到、感受……
B,我有没有把我的抉择实现。
也就是两种意图状态:
A吸入,好像有只手不断想向外抓取;
B输出,创造。
前些天,看一部视频里提到一件事。
(一开始不记得名字,在网页历史记录里找了好久
刚才终于找到了
《美国犹他州的戒色团体》。
真是个意外的发现,
我原本以为会是什么网络成瘾之类正经视频呢)
记者:什么时候教导孩子们有关色情片的知识是最合适的?
一生下来就教吗?
学者:我觉得当他们学会语言,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就需要了。
我们说三岁是因为,每个三岁的小朋友
都能接触到网络,或者能接触到网络的人。
记者:是真的很夸张,我刚才把包放在一边就五秒钟,
就有个小朋友从我包里把手机拿出来了,
她才是看片成瘾吧。
学者:是的,哈哈。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聊网络成瘾/看片成瘾的这一段。
这种成瘾的倾向,很多人都经历过吧。
那种时候,就好像内心深处有一个好大的黑洞,好深的深渊,
好虚,想拿点什么东西来把那个洞口填上,塞满。
拿出手机啊,打开电脑啊,看看视频啊,听听音乐啊,吃点美食啊,找人聊聊天啊,发个朋友圈编个段子啊,证明一下自己有多能耐啊……各种捯饬。
2,
那一切,都只是为了
消除不安。
不安,紧张,
感受着这一切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而采取的行为,
这就是A的意识状态,
填洞,填补不安。
不信?好好问问自己的良心,
当自己暴食饕餮的时候,
自己的意图是什么?
——没什么意图,
就只是用舒适消除自己的长期存在的不安罢了。
这不安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存在的不安,
有生存的不安,
有无能的不安,
有没自信的不安……
也就是各种危机感,
存在危机、生存危机、能力危机、信任危机……
人就活在这种危机感的紧张之下,
遁入“消除不安”、证明证明证明的A面的处事风格之中。
而这种风格,表现出来,就是“代偿反应”,
就是永无餍足的“吸入”。
代偿反应状态3
昨天我爹开车来找我的路上,我想睡睡不着,
闭着眼睛反省为什么该休息、想休息的时候休息不好。
然后看明白了:我在紧张。
我看明白了,这个紧张之下的,
是我的价值观:一部分的我会因认定事物的好坏而行动,会因认定事物的对错而行动。
这其实并不是真相。
在那之上另有它物。
所谓的“好坏”、“对错”,并不是它们本源的真身。
而是我先有了自己的意图,当我在“完成意愿的行动路上”,我会把支持自己的选择刻上“好的、对的”的印记,反之则刻上“坏的、错的”的印记。
所以,
不要在因“好坏”、因“对错”而行动的这种阶层停留。
一定要明确意图。
用意图去行动。
明晰意图,问自己:
“如何让行为真正地表达自己真正的意图?”
“如何让行为真正地完成自己真正的意图?”
到了这一步,才是能够考虑“何为益、何为非益”的阶段。
而,连意图都没有确定,
过早的固化“好与不好”、“对与不对”,
就会带来盲目的双向的批判与指责。
而这个盲目的批判指责,
是种搞坏自我关系的能量形式,
使得自己与自己无法好好相处,
带来无明的“危机感”,
这个危机感还继续会演化为罪恶感、羞耻感……各种各样长期的不安。
“好与不好”、“对与不对”,
只是人自己给自己设下的认知。
只是自己给它赋予的意义,
只是自己人为的给它加上的故事角色。
然而故事还没演呢,
要做什么任务还搞不清楚呢,
人就把自己写死了,
这还玩个屁,
只能成天犯代偿反应,
在不安、抓取与证明之中转悠了。
然而要讲“意愿”第一位,
讲输出的话,
又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那意味着这个人需要
拿自己的心当做与天调频的共鸣器,
有了“共鸣”,有了passion,有了jt所谓的“feellingtone”,
才能有清晰的意图。
人啊,就好像来到人间摔了个狗啃屎的天使,
一降落到地球,
什么翅膀啊,胳膊腿啊,眼睛鼻子啊,全都摔折了。
原本正常运转的机能,
运转不正常了,
所以作为一位遇难的地球观光者,
首先先得自救,
把那些接歪了的胳膊腿重新矫正,
把停息下来的齿轮重新转起来,
把熄灭的能量水晶重新激活,
把自己这个脑震荡迷迷糊糊的电脑重新启动,
这些所谓的“难处”,
都是要面对的课题,
因为你的高层自我知道,你不是这个瞎了眼、折了腿、断了翅膀的残废,
你渴望让自己复苏、走出代偿反应、重新正常运转。
然后,能够正常运转了,
才能提怎么蹦、怎么飞的话题。
附网上搜到的的jt叔叔有关代偿反映的文字记录
https://m.douban.com/note/58305749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