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及人工智能,不是强调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如何与业务场景结合。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技术赋能是大趋势,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进行 AI 落地是这个领域商业模式跑通的关键所在。
「我们发现技术的差异化越来越小,技术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场景和业务在谁手里,谁的话语权就会更重。」平安科技智能认知产品部总经理宋晨说。
宋晨选择加入平安科技正是看中它不缺乏 AI 落地场景的优势。「在平安科技,可以把产品做成多维度,而且这个维度是技术和产业的多维度。」
今年 4 月,平安科技推出了智能认知的全新品牌——平安π。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其认为,当下的 AI 战略布局已经从「技术推动阶段」迈进「品牌推动阶段」。
从业务架构上看,平安科技的智能认知主打能力中台,向下融合人脸识别、声纹、活体等诸多 AI 算法能力, 向上赋能场景,可支撑金融、教育、医疗等生态圈的繁复业务。宋晨认为,要谈技术积累,必须从丰富的业务场景出发,「如果没有限定好场景,技术做的可能就比较宽泛,且应用周期短,响应度低,落地难度大。」
平安科技的战略升级,摒弃了原有的单一算法服务,主打「云+端」的多维服务,这种模式能够直接把算法、数据、设备有效结合,解决更多细分领域、细分场景的问题。
未来,平安科技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找准合适的落地场景?如何将 AI 能力赋能集团内部,甚至开放给整个平安 AI 生态圈?
以下是平安科技智能认知产品部总经理宋晨在BMW ·极客公园 Rebuild 2019 科技商业峰会上的演讲,经极客公园编辑整理:
今天可能大家比较好奇,说平安科技来到这个舞台上,来跟大家说产业变化时候,平安到底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它还是不是一家保险公司,或者是银行的公司,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心得和正在做的事情。
首先,在产业上,我们今天可以关注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经历了几次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蒸汽机时代,之后是在传输、可编程等各个领域当中都在发展,都在做智慧城市相关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还在谈智慧城市?为什么今天我们谈的这些智慧城市要做的事情,之前却做不了?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投入在逐步增加。正在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阶段。2017 年、2018 年以及未来几年,智慧城市建设在未来会做什么事情呢?
我想更多的是在连接人工智能。为什么?因为,云,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技术和通信等技术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可以支撑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以前我们也想把城市建得特别美好,但是没有这样的传输条件支撑。如何把数据进行汇总和连接?这与传输领域有关。
此外,我们还有云的基础设施,云的发展,如何承载更高并发、更高业务量的业务呢?没有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做智慧的调度和连接?这些在过去可能都做不到。
现在,我们来回答闲鱼 CEO 和在座各位的问题。2019 年 1 月 1 日,平安集团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对于我们身处在这个时代以及这个公司,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算是巨大的转变。
之前,整个公司的 Logo 是「保险、银行、投资」,这可能是大家最常见的认识,它会是的平安银行,财险、寿险、投资、理财等,这些都是平安做的业务。2019 年 1 月 1 日开始,我们的 Logo 变成「金融、科技」。为什么?
因为,我们发现在整个业务领域,整个城市发展当中,始终离不开科技发展。科技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能够使我们的城市,使个人,使我们的业务变得更加便捷、安全、高效。所以,一个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发生变化,它一定不是偶然的决定,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可能是长时间的在科技领域积累,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情况。
整个平安在发展和 rebuild 的过程当中,它基于什么?基于的是整个平安集团的科技力量。在这个力量基础上,我们发现是「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态」来完成这些事情。
可能平时已经接触到比较多平安有关的业务公司,比如已经上市的平安好医生,有陆金所、金融一账通等。这些专业公司和平安科技之间的定位,以及它们所要做的事情有什么样的区别?
首先,平安科技是支撑整个集团业务发展来做科技赋能。对业务公司而言,则更专注于行业本身的业务,这样就形成强互补关系。平安科技会围绕四个核心领域展开,第一是云计算,第二是智能认知,第三是区块链,第四是人工智能。这四个科技领域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发展。
云计算方面,本身平安的综合金融业务,每天在跑的交易量很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概念,平安集团一天给国家贡献的税收是多少?是 3 亿人民币。这意味着它要发生和产生非常大的交易量,才有可能完成这样规模的业务。我们云计算方面的基础是什么?一定是稳定的、高效的,不能出错的。
智能认知领域也是一样的。认知本身是什么?它是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在我们的业务当中,视觉和听觉跟人工智能相关度会大一点,包括银行业务、理赔业务,都会与我们的人脸识别、机器视觉、声音、N LP 自然语音等技术相关,而触觉、视觉、味觉更多像 IOT 的行业语言,所以大家听到的名词会很多,就是 AIOT。
区块链领域,区块链最重要的核心落地场景在哪里?是在金融领域。因为金融领域对区块链是强需求。除了金融领域之外,在整个智慧城市发展当中,在医疗、政务、社保等每个领域当中,都会涉及信息业务的留存和业务链条。
而人工智能提到更多的是什么?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调度和分析。因为有了云基础,有了更广泛的智能认知,以及更安全的风控和我们的数据链条,那么大数据去做人工智能分析的时候,会更加便捷高效。
所以,谈到云,平安的基因是金融,金融本身应该是最高级别的,会有充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并且我们会受到一行三会的监管。在这个领域,我们的积淀外界并不一定非常熟悉,但对于行业内部来讲,可能认知度会非常深,尤其是综合金融领域。
智能认知领域其实也是一样的。认知领域就像刚刚提到的视觉和听觉,在这两个领域我们接触到很多的案例,这里面会涵盖人脸识别图像定损。虽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启动不会是最早的那一批,但为什么我们的加速度会很快。为什么我们不强调过多的算法问题,而是更多强调场景和业务的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座各位可能有使用平安车险的业务。我们可以平安提供的是什么?有闪赔业务,何为闪赔,就是出现刮蹭的时候,可能用户拍两张照片,录一段视频,上传到业务系统,我们业务系统就会推动图像定损、视觉技术直接来分析出刮蹭的等级、损伤程度以及理赔的金额,在我们的秒级响应时间范畴之内就可以给用户进行赔偿和理赔。对比起传统需要一两周的理赔周期来说,真正实现了高效便捷。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只是工具,我们更愿意强调是技术跟业务场景的结合。
在整个认知领域当中,我们还做过非常多的跟政府相关的事情。比如在香港政府 2018 年启动了电子身份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未来的香港市民,他们用电子身份证便可以在线下消费、使用以及认证。而这整个生物识别的调度平台正是由平安科技提供的。
还有全国的社保卡,传统的实体社保卡使用比较麻烦,因此人社部现在也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做全国公民的电子社保卡,目前为止它已经在 360 多个地市发布了,覆盖了 20 多个省份,开卡用户量大概会是几千万张。这意味着,未来各位去医院,去线下的药房药店,以及跟医疗社保相关的业务,都可以用到电子社保卡。这里面会涵盖什么样的技术和业务?就是智能认知和生物识别的技术。
区块链其实也是一样。我们谈区块链的时候可能很多是在谈概念,但实际上,我们已经默默做了很多实际的东西,包括香港的金管局,包括大陆的政府机构,除了在金融领域,在政务当中,其实都会涉及到跟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区块链本身是一项安全技术,使用这项技术能保证政府的业务处理以及金融资产和票据安全,都可以涉及到这项服务,所有我们介绍的这些东西其实不仅仅是给平安自己的生态做赋能,同时我们也在给平安的外部生态赋能。
我们看人工智能的部分,这可能大家更关心。因为有了云的部分,有了认知的部分,我们能够做的业务调度就非常多,包括智能审核、智能审贷等。
大家可能都是证券用户,虽然现在股市不是特别理想。想象一下,之前大家开户的时候是怎么来做的?之前开户是通过视频验证,然后自己念一段话,再开户,甚至说是在银行网点、证券公司的网点或线下网点开户。
现在怎么发生?基本线上这些事情就做完了。线上开户用到的是什么?用到的个是各项感知技术,基于云的基础感知技术,比如人脸识别的身份核验,语音部分的自然语意理解,都可以做到审办。基于我们的业务,以前,我可能需要百人或者千人完成更多的事情,现在可以把人员释放出来做其他的事情。
我们会讲降本或增效。产险勘验 510 也是一样的。何为 510,就是办理业务时,实现 5 分钟市内,10 分钟郊区,完成人员到达现场的情况。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一个偌大的城市当中,如何完成这么短的时间内人员抵达现场,其实这里面会涉及非常多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比如,我们会分析前一天或前一周我们在哪些地点发生了什么样的交通事故,会发生什么样的刮蹭事故,我们的人员分布会依据数据来做动态的调整。我们的工作人员第二天可能会在这个范围出现。所以,我们才能做到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给大家做理赔的人员到达现场。这都是基于我们的云的基础,再加上感知的这种数据连接起来的。
实际上,海关在这里面也会涉及到。海关最头痛的是什么?最头痛的是水客,尤其是香港,水客也好,走私也好,是蚂蚁搬家这种方式。通过我们的视觉分析,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在短时间之内频繁出现,通过我们的大数据筛查,我们也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行为和他的申请是否是匹配的。
我们做海关水客查验的时候,从 7% 的查验成功率直接提升到 20% 多,仅仅一两个月时间之内。闪赔刚刚已经跟大家介绍过,这个是通过我们机器学习、视觉技术,能够做到快速的理赔。
综上所述,我们不是在强调某一项技术,或者是某一个特性,某一个功能,我们更多的是说如何在业务当中去做真正的赋能,我们是在谈真正建设一个智慧城市大脑,我们如何 rebuild。
政府更看重的是智慧、智理、智效,这里面涵盖很多板块,有公安、交警、政务、财务、环保,每个板块都会涉及到跟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相关的东西。但是,我们并不会强调我们的云技术有多强,我们的认知技术有多快,有多准。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我们的整体方案去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做业务时,考虑的是如何将技术应用落地,帮到政府解决真正智慧城市现在遇到的痛点和难点。
而解决智慧城市难点和痛点的过程中,涉及的板块非常多,而我们最长看到的是什么呢?城市安防建设。今天谈到的是叫「大安防、小安全」。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智慧城市其实更多的是由一个人一个楼、一个社区、一个场景,用这种模块化或者拼图形式来组成智慧城市。每一个模块、每一个人,如果他能够被感知到,能够被数字化,那我们做数字经营的时候,我们的智慧城市做起来就会非常的高效。
所以,在整个智慧城市里,我们可以看到有机场、社区、楼宇、园区。楼宇其实是非常典型,也非常好的一个场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所有社区、厂区、园区都是由楼来组成的。我们就会根据楼宇来做所有的跟智慧化相关的东西。
与此同时,为什么我们平安集团来做楼宇的这些事情?或者不动产的事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平安集团的主要业务是综合金融。产险、寿险这些险资部分保值最好的领域是哪里?是地产,是不动产。所以我们会发现平安其实是什么,是地产隐形的股东。我们会看到碧桂园、华夏幸福,以及其他的地产公司里面,都有平安的身影。因此,平安做楼宇的智能化建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个图片上的建筑是平安金融中心,在深圳,它是一个地标性建筑。这栋楼里面所放的人其实是一个立体社区,这个楼本身里面的人,常住人口,每天都来的人,基本会在 1 万人左右,此外还有可能有访客,游客,因为它也是一个旅游景点。
整个立体社区从外部的安防、内部的安全,人员的安全管理都会涉及:包括访客、VIP、快递员、陌生人,甚至可能还有一些敏感人群,都会涉及到,所以它是一个立体社区。我们围绕这个智能社区所展开的智慧化改造和管理,都是围绕降本增效来展开的。通过人脸-人形-视频结构化,建立一人一档实现智能化管理。一人一档就是除了人眼的 ID 信息、身份信息之外,还会给他建立一个档案,这里面包括人脸的声纹声音的,他的衣着衣帽、体貌特征、行为
除了楼之外,我们看到在校园也会涉及相应的东西。就像刚才所说的,智慧城市有由各个板块的网格化组合的。校园管理更多的是说从考试、安防以及教务三个部分来看,平安做赋能的时候,包括说我们在智慧的监考考场、AI 体检,其实都会涉及到。
我们跟广东考试院刚刚签署战略合作,整个教育考试院之前要组织 100 多名的老师,来做线下报考和资料核验,学生还要在现场花大量时间排队和等待。现在线上报名全程电子化:打通报名-体检-核验各环节,60s 完成报名,节约 60% 以上的人员投入。
除楼宇及校园场景之外,我们正在赋能的场景还有非常多。而这么多的场景,这么多的业务,这么多的科技,是不是能够由一家公司来完成?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家公司是不可能做这么多的事情的,因此,平安是通过生态来展开的。
我们现在的模式一部分是由内部的生态来完成,另外一部分是由外部的生态合作伙伴赋能来完成。当我们说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当我们说到云的部分,硬件的部分,集成的部分,定制化的部分,有些部分是由我们完成的,有些部分就是由我们生态合作伙伴来完成的。
平安的场景资源非常丰富,所有的技术都是基于业务来展开,所有的场景建设都是围绕生态来展开。通过场景驱动逐步积累,构建中台生态合作形态。而这智慧城市的场景建设和融合过程中,需要围绕降本增效展开。
云、智能认知、联接是智慧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光做一些酷炫的事情可不行,还要脚踏实地。所以,我们更加想去去务实,去完成真正的 rebuild,真正去做一个产业的升级,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智慧城市!这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图源: VPHOTO
本文作者:吴绛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