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的生命中有花草树木,有虫鱼鸟兽,唯独没有书。
当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时候,我的生命中有课本,有作业本,但是没有课外读本。
当我成为一名中学生两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一样,有了一个借书证。那时,这借书证于我没什么用,像一张不知名的名片一样躺在铅笔盒里。后来,我发现,原本吵闹的课间变得安静了许多,原来,越来越多的同学看起了课本以外的书。我问他们,这些书从哪里找的?他们回答,用借书证借的,还说,那个书屋有好多书,你一次能借三本。于是,我翻出躺在铅笔盒里的借书证,也借了一本书。
我记得那本书有点泛黄,页脚略卷,拿在手里厚重但不沉重。书的封面一个大大的“家”和巴金著三个字,干净利落。
翻开正文,我开始读了起来。读了前两句,我就被吸引住了。
“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
我的家乡是一个北方小城,这里的冬天又长又冷,对于雪我是再熟悉不过的。我见过零星小雪,它们很多在半空中就消散了;我也见过鹅毛大雪,用不了几秒钟,大地就穿上了白衣;我还见过雨夹雪,这样的似雨非雨又是雨,似雪非雪也是雪的东西最令人烦恼,因为这家伙会把灰尘变成泥土,抹的你满鞋都是。
所以,读到第一句的时候,我便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读到第二句,似乎亲切感少了几分,而越发好奇了!我们这里没有石板路,只有土路和柏油路。我们这里的雪也能给路镶两道宽边,但不是在下雪的时候,而是在雪化的时候。
所以,仅仅这两句,就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
之后的每个课间,只要有空,我便与《家》共度。甚至自习课,为了节省出时间读《家》,我加快了完成作业的速度。突然发现,《家》带给我的,除了一个故事,更有学习效率的提升。原来,读课外书并不浪费时间,并不影响学习,反而会让学习更高效!
我读《家》读的很快,但有时候也很慢,因为我实在舍不得把它读完。初中我是住校生,每个月回一次家,当我还有最后几章没读完的时候,到了每月回家的时间了。
于是,这本书的最后几章我是在家里读完的,是一口气读完的。那是一个阴雨天,我坐在屋檐下读《家》。
“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
觉慧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他出生并生活了18年的家,他内心是一种复杂的感情,而我内心也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一个月未回家的我,如今在家里读着一个年轻人要逃离家的故事。我不知道是应该祝福他还是应该声讨他。我知道他的难处,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祝福他!
后来,毕业找工作的那段日子,我体会到了觉慧的难处。
我出生在一个北方小城,妈妈希望我回老家,找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然后就能嫁到一个殷实的家庭,过上衣食无忧的小日子。
然而,在北京生活学习了三年的我,并不想回到那个小城,不是我不爱我的家乡,是我太爱它了,所以我不想因为留在家乡而从此怨怼家乡!
妈妈心中那衣食无忧的小日子,对于我来说是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而这种人生并不是我所期望的。
我期望的人生是多样的,是多彩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坚信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以,那时,我心中矛盾,在回家与不回家之间左右为难!
那时的我和觉慧太像了,他为他的理想,我为我的人生,最终,我选择了不回家,好在,妈妈接受了我的选择。
那个毕业季,我终生难忘,经过重重关卡,我终于留在了北京,是留不是漂。
留京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要在这一片他乡上耕耘,创造属于我的人生和我人生的第二故乡,而那雕刻了我童年记忆的家乡终将成为我梦里的牵绊。
“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觉慧走了,带着不舍和决绝,向着新生活奔去!
是的,对于离开家乡,每个人都会不舍,都会依恋,因为家乡有我们最亲的人和最美好的回忆。
如果为了追寻梦想需要离开家乡,我想家乡不会怪你离开它,而亲人们定会支持你。所以,追梦人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追梦,实现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