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到的概念:
维度、高维、低维
一、收获、回复与提炼
-
升维、降维,是针对高维和低维而言的,从低维到高维的过程称为升维;从高维去向低维的过程称为降维。
-
高维和低维的区别,在于有效维度的增加,此间的衡量标准不单纯的依赖于维度数量或维度质量(可用密度、权重来表征),或者可用如下公式来表示:有效维度 = 维度数量 * 维度质量。在投射-投影的世界观里,高维代表着更接近本质、解释效率更高。
-
高维和低维的特点,有如下5条表述:
- 高维和低维是相对概念,更高的维度抽象级别更高
- 高维信息的信息量大,放在同样的信息容器中,高维信息密度高
- 高维拥有更多的投射可能,可以衍生更多的范畴(范畴的概念若何?)
- 低维是高维的切片、实例
- 高维如果在低维展开则导致低维在度量上无限扩张
-
高和低是价值判断,而不是标准判断,对于不同的价值判断主体,其判断结论不同。
-
去往高维的方法:找到一个最底层,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通过映射的方法(话术:这件事是什么?)将事件不断剥离实相(?)、抽离本质。每一个层次的抽象,就去往了更高的维度。【对事物的抽象,需要极大的知识积累和很强的本质提炼能力,如何进行刻意练习呢?】
- 永澄老师建议解构文章的方式
- 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 每天一个知识点,对其进行提问和回答
- 关联自己的生活,举出三个自己生活中实际遇到的例子
- 提炼一个例子,让这个智慧可以应用到未来
二、感受、问题与思考
-
午饭后,在坪山园区散步,想到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往上一层对应的透射端是什么?升维之后应该考虑哪些要素?比如说,我想要在2018年申请到博士后科研基金、想要开发出自动化测量系统、想要成为技术三级工程师、想要为申请深圳市后备级人才做好准备,这些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是为社会、为政府、为企业、为团队做出了多少贡献。社会、政府、企业给予荣誉、奖励的判断标准在于,在科学研究、技术提升、智能制造、团队发展等领域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围绕着付出做努力、围绕着贡献做投入,解决社会、企业、团队当前面临的问题,发现并满足需求,事情做好后适当的按照要求将成果呈现出来,这就足够了。而如果每天都围绕着那些收获做事,就陷入了果上努力、追求短期收益的陷阱,会为了没有获得某项荣誉而纠结不已。
-
晚饭后散步,听曾鸣教授《曾鸣·智能商业20讲》,提到淘宝的发展过程,先是完成核心模块的构建:在线支付、担保交易、信用评级、消费保证等,再分别横向和纵向发展,最终形成当下的生态体系。而Uber前期的快速发展,是基于庞大的出租车的司机和乘客的匹配,属于规模取胜,并不具备自生长的基因。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的商业模式的发展维度不同,淘宝具备发展成生态的高维基因。
-
另外,进一步思考,个人的商业模式应该如何构建?如何打造基于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构成的双核驱动螺旋,实现自生长?比如最核心的健康、教育和财富,如何优化组合起来,并将人生的其他方面融合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