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少有人走的路》Day11

#读书分享#《少有人走的路》Day11

作者: 怡华 | 来源:发表于2022-03-13 00:40 被阅读0次

你会倾听吗?

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关注。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对关注的努力,也就是努力去关注。而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所谓倾听,就是对他人表达关注的具体表现。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别人说话,但是却有大部分人不懂得如何倾听。比如,有些父母在应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时,总会出现敷衍式的回答。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或者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作者指出,爱的接受者要懂得给予,给予者也要懂得接受,它其实是一种“双向车道”,一种典型的互惠行为。

但在大部分的倾听中,我们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接受者,而是给予者,尤其是在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需要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倾听方式。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对于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6岁孩子,说起话来可能没完没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要如何处理呢?作者认为,有时候让孩子直接闭嘴很有必要,尤其是在他们喋喋不休的时候。他们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只会让你分心,无法专心做好别的事。你和别人讲话的时候,孩子也可能故意插嘴,表示他们对外人的敌意,或故意引起你的注意。但在多数情况下,6岁大的孩子并没有明确的意图,常常只是为说话而说话,不一定需要 你的倾听。这种时候,他们即便自言自语,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不过有时候,孩子也渴望与父母亲近,需要父母听他们讲话。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的不是言语交流,而是和父母间的亲密感,因此只要假装倾听就足够了。

其实孩子也能意识到,父母有时是在有选择地倾听,但这种“倾听原则”同样能使他们感到满足。6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接受这种倾听规则,而且在他们大量的话语中,只有少部分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反应。而父母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听与不听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你能够很好地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这就证明你表现出了真正的爱的行动。因为没有爱,父母就难以产生倾听的动力。可见,倾听也是表达爱的一种形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少有人走的路》Day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al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