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难易适中 题型常规
点评名师:外国语中学语文备课组长 周娟
今年的河南省语文试卷,难易适中,题型稳中有变,个别题目问法灵活,体现了良好的区分度。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鉴赏能力等相关能力的考查。整张试卷继续努力践行着“课标”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核心理念。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中题型稳定、平和,稍有变化。其中,第5题“补写恰当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的题型取代了去年的排序题,继2014年、2015年之后再次出现,但是难度不大,学生依据标点符号、运用“瞻前顾后”的方法即可写出答案。第6题材料题围绕,继续考察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较之去年,书写量增大,对于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又有了更高要求。
说明文的考察总分不变,依然是12分,但是题量由去年的4个小题变成了3个小题,每题都是4分。学生答题时不仅要能准确提取信息,还要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清晰地表述。
文言文考查《小石潭记》,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很多学生说虽然在考前没有把这篇文章当做重点来复习,但是平常的复习已经比较扎实,对于课文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的把握比较准确,所以考场上并不慌张。也有部分学生说考前对各种压题班、押题卷不能盲目相信,还是按部就班、跟着老师扎实复习最关键。
作文部分依然延续“二选一”的模式并且与去年一样,由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组成。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_____的我”,给人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依然把“我”作为写作的核心,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很多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横线上填写的词语恰恰是令人期待的,也是让文章精彩纷呈、与众不同的关键。同时,也不可忽视已经给定的词语——“越来越”,它强调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学生要在习作中有所体现。材料作文展现的是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或者说是一个特别的细节——“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材料简短集中,寓意明显,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但同时这道题思辨性较强,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水平都能够清晰呈现。总之,此次作文命题很符合“课标”中“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的相关要求。
数学:突出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点评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高级教师、数学学科教研组长 程世喜
2017年河南中招数学试题试题仍然坚持了“以能力立意、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的命题思路,保持了题型和题量的稳定,试题紧扣课本与课标,无偏题、难题;体现了较好的选拔性及良好的区分度,是一套高质量的数学试题。
整体难度与2016年基本持平,估计满分人数可能要比去年略多 !
今年的题目与去年相比,在延续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选择题由8个题改为10个,填空题由7个调整为5个。概率计算在选择题中考察,第18题对圆的考察由动态型题目改为常规的几何证明与计算,同时第21题不再是考察函数学习过程的探究题,替换为第20题考察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使得整套试题梯度更为合理,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整套试卷在继续对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考查的同时,着重突出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今年的试卷中着重考查了转化,数形结合(20题),分类讨论,运动思想(第15,22,23等题)。
整套试卷进一步加强对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考查,如22题的类比探究,23题的“和谐点”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察要求.
2017年的中招数学试卷通过试题的设计,既可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创造性的发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又有助于引导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尽量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英语:有难度 紧扣纲 很灵活 重人文
点评教师: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英语组备课组长 岳丽鸽
今年中考英语试题题型设置上与往年保持一致,但难度稳中有升,在对语法点和语篇的考查上与以往稍有不同。在文体的选择上,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具备在生活中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
从题型来看:听力题除了第15题稍微有点绕之外,整体比较平和;单项选择延续在去年在语境中考查语法的风格,但第35题不再考查宾语从句,而是换成了对英语常识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考查,比如英语中没有书名号;完形填空和以往文体相同,是一篇幽默小故事,但对于程度中下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语篇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精准掌握依然是其主旨;阅读理解在文体选材上与往年稍有不同,去掉了故事类的语篇,增加了一篇励志的人物传记,但20道阅读题的考查形式与往年保持一致,D篇阅读(还原句子)对中等以下学生有挑战;词语运用把人名列入12个备选词当中,比较新鲜,其它和往年保持一致;补全对话降低了对固定的功能性语言的考查,更多考查了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句和准确表达语句的能力;作文较为平稳,属于常练叙事类文体,《2017英语说明与检测》上练过一篇I made it. 这次题目改为了I did it,实质上是一样的。
总体上来讲,今年中招英语试题的特点是:有难度、紧扣纲,很灵活,重人文。今后,英语教学思路要改变中考题在考查题型和语法点上相对固定的想法,凡是大纲上要求的,在复习备考时都不能轻视。
化学:稳中求变变中出新
点评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化学学科高级教师 段凯伟
2017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较往年比,结构略有调整,选择题由12分增至14分,简答题由12分减至10分,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突出了对化学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如用分子模型表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利用溶解度曲线信息来稀释溶液、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净化及装置的连接、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碳酸钠存在下氢氧化钠的检验方法、金属与多种盐的混合溶液的反应规律、对比相似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判断、物质推断题等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依然出现,并且大部分加大了考查的力度。
多数题目设计精巧,稳中求变,变中出新,如在粗盐提纯情景考查对滤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差量法计算的多次考查等,这样使题目的综合性,应用性大大加强,要求学生对涉及的化学反应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试卷还首次出现画图题。这些变动都可能对学生构成挑战。初步感觉今年的试题难度要略大于前两年。
试题中“河南味道”、“”、“可燃冰”等情景设置充满地域和时代特色,体现丁化学学科特点和价值,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社会与生活。
除此,试卷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微型实验、溶液的配制、过滤与蒸发等操作等。个别题目还涉及到初高中的知识与能力的衔接。
物理:稳、新、热、导
点评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李海昌
2017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可用四个字概括:稳、新、热、导。
稳:从题型到题量,从知识点覆盖到物理情景创设,与往年相差不大。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辨析度、对知识本质的认知度,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的素质能力。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图表识别能力的要求没有变化,而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
新:稳中求新。素材新,无人机、机器人、航天器、超导体登堂入室;情景新,单车出行、地貌测绘、无线上网、河南烩面贴身暖心;立意新,第6题、第19题明显接轨高中思维,巧妙考查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热:既不回避凸透镜成像、压强浮力、功和能、欧姆定律、电功率电热计算等知识热点,也不回避科技创新的社会热点,使试题与日常教学、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导:试题的导引、导向功能得以强化。第8题、第16题取材于教材,教材是知识载体,是教与学的着力点;第19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工具的掌握、运用能力。深挖细抠教材,强化数学工具应用,应该在今后教学中引起重视。
历史:紧扣热点,关注时事
点评名师: 郑州外国语中学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长 罗葳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课本,体现了历史命题的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与创新性。整套试题图文并茂,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察了学生读图说史、示意概括等能力,紧扣热点,关注时事,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彰显了这个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功能。整体难度与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
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总体不变,比较平稳。今年的历史试卷依然是总分50分,其中单选题20分,比例40%,非选择题30分,比例60%。
板块分值,分布合理,“薄古厚今”。古代史分值6分,比例12%,中国近现代史24分,比例48%,世界近现代史20分,比例40%。由此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考察较少,突出对近现代史的考察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考察,凸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试题特点,.单选题,相对简单,中规中矩。型题目较少,材料难度下降。2017年试卷图片题主要形式有:图片、数据分析、海报。考察内容涉及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一五计划的内容,一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非选择题,求新求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非选择题23题从新中国外交成就着手,考查外交成就之间的联系,并要求学生把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整体上渗透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体现历史课改方向。如第21题,考察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特征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正确认识。第22题,考察中国的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要求学生从全球史关角度分析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因素是什么。
紧扣时事热点,博古通今,稳重求变。试题注重对时事热点、周年大事考察。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70年。试题第25题就要求把印巴分治与香港回归两个事件进行联系与比较写80-120字的小短文。体现试题不避热点,关注时事的特点。
传承中也有创新。往年图片型小短文的要求是: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性。今年的要求略有变化: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这里“比较”一次,含义就比较丰富。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二战之后赢得独立,代价是“印巴分治”,中国在1997收回香港,香港曾在历史上割给英国。如何从中印两国的历史中读取两个事件的“同”与“异”,并写好这篇小短文对今年的学生来讲并不是很容易。这也体现出来,作为历史试卷中的经典题型——小短文,在试图求变求新。
思想品德:践行核心价值观 关注学生生活
点评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政治学科高级教师 朱朝亮
2017年河南中考试卷,全卷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和行为导向,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社会、关注发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与2016年河南中考相比较,依然突出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突出学生生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G20杭州峰会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结合,考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综合国力等,凸显时代特点;
选择题涉及到的时政热点比较多,我国科技成就的“井喷”成果、手机的使用与关系、《》、脱贫、黄河上的义务救援队等,都是今年的考查内容;
辨析题目考查“公共设施”的使用与保护,凸显生活化;
“渔家乐”造成的黄河水污染问题,既考查水污染的防治问题,也考查考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凸显地域特征;
青年的成长与迎接十九大相结合,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践行,引导学生不仅是向上、向善,更要热爱党、相信党、跟党走;
试卷在设计上,也回避了一些比较泛滥的内容,比如“共享单车”就改编成了对公共设施的使用与保护的相应辨析题。
试卷与去年相比较,难易适中,设问平和,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陌生的时政背景材料和故意为难的设问,只要学生能够细心、细致作答,应该能够得到自己理想的分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