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2013年河南中考试卷后,我迅速做了一遍。不禁感叹,这份试卷出得好哇!比以往的中招试卷稍难一些,有些接近北京试题的方向,但比之还稍微简单一些。不得不佩服出卷人的眼界与高度!既有很好的区分度,又贴近中学生视野与生活。比喻说今年的作文题为“what makes me a good friend?”(什么使我成为别人的一个好朋友?)简单的时态,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让每一个学生有话说,然而此作文又与当今吵得沸沸扬扬的同学关系暗合,旨在提示考生思考如何处好同窗关系。佩服出题者的思路与角度。由此窥一斑见全貌也。试题很灵活,所要求的语言能力也很很高。因此我猜测那些基础好,平常又热爱阅读,较为灵活的,语感好的学生将有望获高分或满分。而那些视野狭隘,死抠课本,迁移能力很差的,将会完败,哪怕平时考得很好。因此这对我们的教学有余下启示:1:基础知识很重要。但基础知识记得再牢,不会运用,等于零。我们整天抓基础知识,听写,再听写,反复听写。讲练,再讲,再讲再练。老师会了,学生就会了吗?我们讲的是学生要听的吗?是考试要考得考吗?曾见有的老师无限拓展,有用吗?有的老师一天到晚改作业,觉得自己很勤奋,学生都是笨蛋,有用吗?不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就胡子眉毛一把抓,自己累得要死也把学生累得要死,还是考不到高分。讲什么是个问题,怎么讲又是个问题,学生能力如何通过你的讲授而培养是个更大的问题,值得老师们琢磨一辈子的问题。如果为师者不在这方面思考,光考虑如何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会累死还不知咋死的。2:语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痴书者文必工,痴艺者技必良”。这是真理啊。爱读书的人,哪有文笔不好的?文笔很好的,语言能力必强!!因此语言学科必须让学生读,大量的读,每周至少批出2-3节课学生去读,去讨论,去思考,去记读书笔记。所选材料最好是原版英文材料,学生有一定兴趣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材料。可惜我们学校没有这样的材料,只能靠老师的积累。(不要觉得我们学校比人家多学了一本教材,就理应比别人考得好,那还看教材咋样,老师咋教,学校咋要求。君不知,多少学子的学英文兴趣被埋葬于此教材!!)读得少的,甚至连书本上的东西都不愿背的,专门好死抠语法的,更本谈不上发展语言能力的。一定听说读写能力都不行的。3:大量的听看英语视频及英文电影有百益而无一害。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虽然泥沙俱下,然而也有诸多好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英文很好的英美视频和电影,如果老师们能经过甄选,好好利用,将是多么好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呀!平时我们无论如何也创造不了的语境呀,而且学生会视听结合,多方位感受,比老师枯讲要有趣多少!如果我们的专家领导们还意识不到这一点的话,视其为洪水猛兽的话,那只能说明两点:一:假专家 二:缺少相信信任别人的能力。4:要重视北京试题,上海试题,湖北黄冈试题的研究。虽然河南试题与上述试题有一定区别,然而上述试题有比河南试题更大的难度与更高的视野。老师们站得高一些会看得更远一些。5:我们的试题,要尽量原创,要有一定量的英美原文。别光抄来抄去,起不到测试指导教学作用,光耗时间。总之,我看2013试卷是比较灵活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相比较而言,我们的教学却有点太常规了。这里面有理念问题,也有授课问题,更多的是理念的问题。因为我们怕输,永远输不起,所以我们也不敢有变化。一家之言,个人看法而已。如不入法眼,请视为风掠过。 初三英语:幸运儿 2013.7.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