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河北的唐山,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俗话说,一方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热情爽朗,生活富足,经历过大地震的洗礼,他们更懂得珍惜甜蜜的生活。所以,就有了两大特色的甜食:唐山酥糖和唐山麻糖。
说是糖,实际却不是。而是两款受欢迎的点心。两者都是甜的,却也有不同。先说酥糖,它的制作工艺相对来说并不复杂,但是很有讲究。
1、制馅:将经过挑选的花生仁倒入锅内用温火慢炒致熟。搓去红皮,簸净,然后粉碎成渣,装入容器备用。
2、化糖:用白色颗粒蔗糖兑中性水,倒入锅内(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麦芽糖),猛火急烧,熬制稀糖。温度达到155─160℃时,对半分开,一半留在温糖板上留作扒丝用,一半放在操作案板上做包馅用。
3、扒丝:留在温糖板上的,要趁温度适宜,糖片柔软时,用干净木棒,双手操作,反复抽拉、叠合,直到抽出的糖条富有弹性和拉力,质地细腻,色泽白止。
4、包馅:在扒丝的同时,将放在操作案板上的糖片反复揉搓,然后摊成饼状,将花生馅倒在上面然后包住。包馅后两人操作,各把一端用力拉抻、叠合,反复进行;直到掺合成一体为止,这时糖馅就做成了。需要注意的是,扒丝与包馅都要在合适的进行,工作时要求动作迅速,技术熟练,抓紧进行,否则,温度下降,糖变硬,就要开电炉加温,这样,就影响质量。
5、抻条:将扒丝的糖条揉在一起,摊成饼状,厚度要匀,再把馅包在里面,从一端抻拉,用力要匀,拉出的要求粗细一致,否则制出的糖块大小不一,外形不美,重量不等。最后将糖条截成一尺左右,就可以了。
拈起一块尝尝,酥脆香甜,入口即化,有花生的香,有麦芽的甜,浓郁的味道充满整个味蕾。
虽然工艺简单,但是家里一般也不常做。因为哪一个环节注意不好,口感就会差很多。我记得妈妈做过一次,就没成功。硬硬的,比平时吃的糖果都要硬,根本咬不动。
奶奶的手艺就很好,做好的酥糖一条条躺在簸箕里,黄灿灿的,看起来是那样的诱人。可是,最多每人只能吃一两个。
那年月物质匮乏,奶奶的子女又多。过年齐聚的时候,每人尝一个几乎就没有了,所以总有一种吃不够的感觉。吃完了总是忍不住再咂几下嘴,让那甜丝丝的感觉持久一点,再久一点。
相对于酥糖,麻糖的制作方法就更复杂。用糖水和面,醒发,再经过压片,成了薄如纸的面片之后,再网花成型,炸制,烧浆,每一道工序都要迅速、一气呵成才行。
麻糖因为最后烧浆的时候会加入桂花和蜂蜜,所以味道有一种清香,咬上一口是脆的,入口就化了,然后香气却流了下来,让你欲罢不能。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作坊里做好了,装上精美的盒子。跟酥糖一样,过年的时候拎上两盒走亲访友,美观又喜庆。
平时的时候,想吃也有卖的,喜欢的人还是很多。最正宗的是常各庄酥糖和新新麻糖。
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礼品的花样也是越来越多。过年过节的时候,各种点心配上了精美的包装,里面的点心却不知放了多长的时间,很多时候不是咬不动,就是一股放久了的哈啦味儿,真不及一盒麻糖来的实在。
酥糖和麻糖的繁琐工艺是在日积月累下不断改进的成果,透露出唐山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也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现在长大了,日子远去了,对于甜食,已不再是那样的钟爱,但是,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是小时候年的味道,是永远也回不去的从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