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想,这故事要怎么开始。
先从辞职说起好了。我已经主动失业整三个月了。其间由开心到飞起,到迷茫焦虑,身心也是备受摧残。
虽然到现在状态也未调理得当,但,如果问我后悔吗?答案是:不
这三个月,是我思维系统迅速完善的阶段。偶尔会遗憾开悟太晚,积累沉淀的最佳时间其实应该在职业迅猛的上升期。
比如:你觉得累成狗一个人做了近三个人工作量的阶段;做公众号日更,每天要挖各种渠道写软文导流;做创业媒体听了百场的行业分享,采了大量创业者和项目;又组织落地了近百场大中小型活动。
在那些个当下,如果拥有了系统思维,可以拓宽思路,跳出眼前的局限和情绪,更专注复盘输出,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所幸不算太迟,经验也都没有白废。
未来,我会持续探索分享个人成长的方法,感悟、阅读和认知。还有,近十年关于产品/运营/活动/创新孵化/媒体等领域的一些经验。
做一个终身学习实践者。保持好奇心,保持敏锐,保持勤奋。
以下,这半年做的几件小事。
一、素描
断断续续学习将近6个月,画了有13节课。作为排线、削铅笔都困难的零基础选手,现在可以独立完成一幅临摹,虽然参照的对象结构不复杂易上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220/47ba72d05b5ed107.jpg)
部分作品,最后一幅还没完成。
这家画室里有三位老师,两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姐姐,其中有个小哥儿还是铜川人。三人很年轻,都是正规美术院校毕业,功底扎实。
画室里学习的不论是成人还是小孩,以女性居多。有两只猫,其中温顺的美短是核心流量的存在。
最让我敬佩的是,学员中有位目测超过五十岁的老人,他已经开始临摹复杂的静物照了,并且画得还很不错。他肯定不为考级也不图发朋友圈炫耀,就纯粹喜欢,修身养性的爱好。
古典老师在《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里总结的修炼心法,其中有条建议是要多元,定期做点儿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
绘画当然有用,但属于延迟满足。对于功利主义者,不能学完当下就转为吃饭的手艺,它就是无用的。
但,不计功利的某点喜欢恰恰是滋养或者支撑你的源动力。而通过学素描也越发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专业无它,唯专注手熟。
二、健身
没有马甲线,这玩意儿真不好练。练了有20节课。
要说变化,可能体脂有降一些。其他收获的更多是对于健身本身的理解。掌握了正确的姿势和练习技巧,学会了呼吸。可以抓起70斤的铁饼,平板支撑能达到1分钟,配速7.5可以连续跑30分钟。
数据很一般,但于自己算是一个小成绩。
有了基础做底,在家也可以快速热身训练。
运动健身是改善焦虑的良药。抓住身体发出丧的信号,跑上几公里,流完汗,产生令人快乐的多巴胺,心里就会安稳很多。
三、简书日更
4.8万字,更新了54篇文章。其中有36篇参加了日更计划。
都是为了年初立的flag。
如果按照当初定的目标,停止日更,明显算是失败打脸。但也确实是经过考量之后作出的决定。
1、很多观点都告诉我们,干就完事了,别考虑那么多,有想法就立刻写出来。但还是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认真打磨。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到什么就写,很容易为了更新而更新。
2、更新到54篇的时候,确实就不想码字了。想法疯长急于宣泄又找不到下笔的切入点,以前的逻辑突然崩塌,找不到节奏,陷入无价值感的情绪中。
尝试很多方法调整,《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一句话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小鸟在月度碎碎念里对此总结,开阔眼界是好的,但总盯着别人是不好的。对我很应景,也像是对自己当下状态的一种当头棒喝。
小鸟是知识星球认识的人,公号叫「小鸟在前面带路」,是一个有勇气离开检察系统,每年可以刷150本书的学霸。有机会可以单独写一写她。
四、兼职
经马力马老板的介绍,帮西安一家书店做自媒体。更新频率不是很高,因为资源局限,也并没有做过额外的推广。算是个零花钱来源。
对于书店行业的经营和生存,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很乐观。毕竟电子书和电商的冲击不容小觑。而能经营的看起来还不错,通常是两类。要么是在行业里浸染多年成功转型新零售的大佬,比如西西弗、言几又、猫空等品牌连锁;另外一种小而美的独立书店,讲究坪效,压缩各方面成本,靠独特和文艺性取胜。
但不管哪一种,利润核心已经不是书,并且需要实力和专业素养持续赋能品牌。用人货场理论重构消费者认知,重拾产品创新,持续动态场景化运营。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220/b540700c2088f901.jpg)
做了近三个月,写了33篇文章,初期还顺带做了一些海报。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220/c2ce3ac6f2a903fc.jpg)
感谢创客贴,让设计这件事变得简单,现成的免费素材库满足基本物料需求,不用下载AI和cdr。
客观来讲,书店很不错,饮品很便宜,老板店员很nice,是我愿意天天打卡的地方。空间很大,座位很多,学习看书的效率会很高。
。
。
还给小伙伴做了一份PPT,因为不是随便修改下就OK,而且要的还比较着急,所以算是商业行为,收了费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220/c563f90eb62bfbbd.jpg)
从几个介绍文档,部分图片,搜集素材。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220/33abb839bd6dd40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220/98ecfe1f3b3c418e.jpg)
花了两个工作日,理顺业务流程和企业主打文化项目,以禅茶简洁风为主,整理了22页介绍出来。
现在看,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感谢这位朋友的信任,当然他愿意用外包来换取时间,解放自己,提高效率的做法,也正是当下付费时代的写照。
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就是免费。
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当然这种兼职或者副业也并不是你我要追求的,理论上这些还是雇佣关系,出卖自己的时间段换取报酬,和搬砖没有本质区别。
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复利思维,这比勤奋更重要。
五、知识付费
我是一个特别好被转化的付费用户,如果觉得产品或者内容是我需要的。
甚至不需要也可以,做为一枚2011年就从事运营的人来说,付费了解别人产品的玩法和运营套路也很习惯。
学习了三节课初阶的增长黑客课程和运营研究社的内容运营课程。前者是想系统的了解下产品层面的增长理论,后者是看看内容相关的体系打造。
产品理论果然是我的弱项,每期作业基本都是对的,这大概源于运营好几个创业项目带来的直觉和敏感。但解题思路的阐述非常不严谨,跟优秀作业是云泥之别。
内容运营的课程没有意外,拿到了四名优秀学员的其中之一。
当然这两家市面上目前做产品运营相关最好的教培机构,风格、课程设置、社群运营、授课方式等也有很大差异。后边有时间了会拆解一下。
买了好几个知识星球,这是打开焦虑魔盒,摧毁原有认知的源头,也是慢慢挖掘帮助重构新认知体系的宝藏。
但,建议想买买买的玩家,要有领域知识和基本的思维体系框架,否则没有自己的观察和评价视角。没有自己的视角,看的再多也不好抓住重点,而且容易陷入自以为提升了认知的快乐,或者失焦的泥滩。
。
。
以上,是这半年的重点。
以后会围绕开头讲的范围,尽量emmm……做到周更吧。欢迎也决心改变,有心向上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以各种方式互相交流监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