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众生即镜,帮助我们看见“自性”

众生即镜,帮助我们看见“自性”

作者: 子羲999 | 来源:发表于2021-08-22 13:35 被阅读0次

你指责别人的地方

恰恰是自己的问题症结所在

你对别人的要求

恰恰是自我内心对自己的要求

01

你是我的“镜子”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换位觉察练习方法——

  第一步:描述

1. 回想一个冲突场景中,写下你的感觉及心里对此人的不满。

2.写下你期望他如何改变?

3.你想给他怎样的忠告?

4.你需要他怎么做,你才会快乐?

5.此刻,他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6.你再也不想跟这个人经历到什么事情?

  第二步:反躬自问

1.这是真的吗?

2.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3.当你相信这个想法时,你的反应如何?

(记下你的心理感觉、身体感觉、以及脑海中闪过的影像或念头)

4.没有那个想法时,他是怎样的人?

  第三步:反向思考

1.转向自己:把第一步中,所有的“他”换成“我”。

2.转向别人:把第一步中,所有的“他”和“我”位置互换。

3.转成相反:把第一步中,所有的否定(否)换成肯定(是)。

例:老公认为我爱孩子没有底线,换为,老公认为我爱孩子有底线

当你完成这个反向思考后,你或许会发现——你指责别人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问题症结所在;你对别人的要求,恰恰是自我内心对自己的要求。

02

我和“我”的邂逅

我女儿与爸爸之间偶尔发生争执和摩擦,我就用上面的这个方法让女儿试着理解爸爸。

经过觉察方向的反转,女儿突然发现:她对爸爸的情绪其实就是她对自己的。而且因为有情绪,她把父亲好的那部分用自己的“心灵筛子”过滤掉了,头脑中剩下的记忆全是负面的。

这一发现给女儿带来很大的震撼。原来,你看到的、听到的只是你自己过滤出来的,那不是全部,更不是真相!

你只看到,听到,感受到你想要的部分,

不想要的根本就看不到,听不见。

突然,我想起了心经里的那句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并看到了一个场景:我站在无数个镜子前,看到镜子中有各不相同的“我”。而所有的我,都是“我”的一部分,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以不同角度照见了我不同部分的镜子!

瞬间,我领悟到——众生即镜子,镜子即众生。

“神”站在许许多多镜子前时,每个镜子都是独立的智慧个体,因为不同的角度,和每个镜子的独特性(正如哈哈镜),从每个镜子里能看到自己的不同部分,有的美化了,有的丑化了,各种各样,各种角度,千奇百怪。

但不论景象如何,镜子照见的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神”(宇宙的本源意识,或“佛性"、"自性")

当我能懂得,所有的人和事都是自我的映射,自然一切的苦厄就都消失了,因为是我创造了一切遭遇,而我也有能力,解决所有困难和苦恼。也许这就是心经里所说的“远离颠倒梦想”吧。

03

众生助我见自性

我能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好,说明我内在也有同样美好的特质。而我若看不习惯别人在镜子里展现出来的样子,说明我自己内在的不完整——我无法接纳这个特质。这个时候,我就看到了我需要努力的课题。

人孤身一人的时候,往往很难觉察到自己潜在的分离、仇恨与恐惧,而你看不惯的每一个人,都为你指明了这些你需要去整合、接纳的面向。因此,你所看不惯的每个人,都是你应该感激的老师!

因此,这就是“以人为鉴,照见自己!面对自己才能看到实相!接纳自己才是改变的开始。”

当你看到别人就心起评判时,就知道原来自己就有被评判的这个部分,所有对别人的评判其实都是对自己的评判!自然地,当你不断欣赏赞美感恩周围的人事物时,你就开始欣赏自己,爱上自己了!

04

本体合一 ,人人皆有佛性

所有的镜子照见的都是我,我们是“一”。也可以说,“一”即是自在、佛性、道。

所以我们能感受到所有人的情感,我们也能让情绪的能量在所有人的身上移动流淌。(这就是情绪转移,情绪传递。)有时,我会感觉到与人的配合如此默契,心灵感应....当我看着对方的眼睛,进入他的心里,我能感受到他的所有的情感(喜怒哀乐...)。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从镜子的角度来看,确实,因为照见的就是佛,当然可以显现出佛性。关键在于镜子自己的蜕变。

“镜子”的换位方法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觉察自我,连接到“我”,找到“我”,充分的去发现爱、体验爱。于是,我们逐渐能看到的所有的“他人”都是一面镜子,让我照见自己。

因为——这个世界只有我和“我”!

相关文章

  • 众生即镜,帮助我们看见“自性”

    你指责别人的地方 恰恰是自己的问题症结所在 你对别人的要求 恰恰是自我内心对自己的要求 01 你是我的“镜子” 这...

  • 45《坛经·付嘱品第十2》

    【原文】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

  • 一茶一书一心境,一人一物一美德。

    心境一: 佛曰:“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所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 《坛经》初鉴 其十

    引: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南川子曰:众生自性迷,佛者...

  • 解脱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

  • 正见,破二乘论

    自性觉,众生是佛! 自性睡,佛是众生! 众生是睡着的佛! 佛与众生是一个! 分而言之,误入歧途,

  • 宇宙人生真相

    万法归一,那么一归何处?归于自性,即佛性。八万四千法门皆指归于自性,那才是真我。佛陀在悟道后说:“奇哉,大地众生皆...

  • 金刚自在心 一 “自性花道”和“初晴茶道”缘起和核心之道

    “自性花道“ & “初晴茶道” ASVA 即 “asvabhava”(自性)的缩略,见“自性”即谓“初见晴空”之初...

  • 无常义正解

    【无常义正解】 无常——灭的意思。常,永恒存在之意。或有自性之意。 无常,即无自性。自性,即自体本身...

  • 中国顶级茶道 ASVA TEAZEN

    ASVA 即 “asvabhava”(自性)的缩略,见“自性”即谓“初见晴空”之初晴。 ASVA TE...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众生即镜,帮助我们看见“自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gc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