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5《坛经·付嘱品第十2》

45《坛经·付嘱品第十2》

作者: 红日旭东67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06:37 被阅读0次

【原文】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

【浅析】

1、此则六祖讲三十六对法。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心若正,起十八正。邪,即佛被魔遮蔽,如乌云遮日。如此,便对一件事情的感觉不一样,从而引起行为不一样。同样,一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他看到的就不一样,结果便不一样。

2、人以人性的方式对待万物,就是以佛性的方式对待万物,还它本来面目。今天的世界是物化的,不光是对自己,叫人力资源部,而不是人事部;一切人按有用无用分;成功只是有钱、有名、有利,这唯一评价标准。这是异化的,资本的文明,这便是自性邪。

3、这是今天末法时代的真相,也不用沮丧。一个时代的语言透露出一个时代的哲学。用六祖的镜子一照,病深了!尤其今天的广告业,不断地让你著相,勾引你不断地买买买、换换换,否则你的人生就失败,其实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自性邪!

4、善用即佛用!今天不是自性没了,而是邪了,被遮蔽了。庄子言“圣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随用而生相让相,相让相生,即生即灭,复归本体。

5、雁过寒潭,雁过无痕,潭不留影;风来疏竹,风过且去,竹不留声。完全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劣势与优势,否则便是心有挂碍。人生要有超然的心态,自由的人生态度。

6、三十六对法,讲道的方法。

1)外境、无情五对,五对全是自然界。天与地、日与月、明与暗、阴与阳、水与火共五对。讲法时无论别人怎么问你,用相对应的来回才是。

2)中国人讲道理,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而是将心比心,无对错。很多当时错的事情,今天看来反而是正确的,但当时的环境下就是错的。

3)法相语言十二对,讲的全是人类社会:语与法、有与无、有色与无色、有相与无相、有漏与无漏、色与空、动与静、清与浊、凡与圣、僧与俗、老与少、大与小。这里的大、小,动、静都是指的人类生活。

4)最高的境界、范畴,无法言说。一切都是相对的概念,言左必有右,言大必有小,相比较而存在。

5)天下莫大于秋毫,而泰山为小。无限可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圣人,相对凡人而言。

6)所以六祖言,别人问佛法,一定要正、反、合去开示,不可偏执一边。

7)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邪与正、痴与慧、愚与智、乱与定、慈与毒、戒与非、直与曲、实与虚、险与平、烦恼与菩提、常与无常、悲与害、喜与嗔、舍与悭、进与退、生与灭、法身与色身、化身与报身

8)此十九对讲修身,个人的修行。会此三十六对法,一切经便可解了,浩如烟海的佛经,经六祖充满自信,简明扼要的总结,变得简单易行。

7、此三十六对法又是“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两面想,两面看,不站对,领会为一,持经权变、活学活用。别人问慧用痴来反面说;问如何入定,用乱来打比方;内心灰暗,用大道光明去开示。慧痴一体、明暗一体、定乱一体。

8、一个痴的人最希望有慧,就怕你半痴!如西人言偏执狂最有可能搞创新。每每奇僻之人,佛缘深厚。如孔子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对立、不看不惯。只有应无所住,方能而生其心。

9、所以执于不执要活看,一个人只有在某事上,比如坚持二十年抄经、诵经,可能真的谦虚理解不深,反而是这样子,真的痴迷、认真了,悟的希望很大,顺其自然,而不是听其自然,方有大成,中国文化是非常灵活的。

10、此执非彼执,对事要执着,要认真、下功夫,但对事情所带来的结果、目标又不过分执着。你是医生就好好用心看病,不要非要执着把病人医好,更不要想看好能赚多少钱,自己能不能升主管!破执得先执,不执无法破!入妄破妄、入境破境。

相关文章

  • 45《坛经·付嘱品第十2》

    【原文】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

  • 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一)

    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一) (博主注:付是吩咐,嘱是嘱咐,即六祖给予门人的嘱咐,这品是第十品,也是六祖坛经最后...

  • 坛经 付嘱品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 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

  • 52《坛经·付嘱品第十9》

    【原文】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

  • 48《坛经·付嘱品第十5》

    【原文】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

  • 53《坛经·付嘱品第十10》

    【原文】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

  • 49《坛经·付嘱品第十6》

    【原文】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

  • 51《坛经·付嘱品第十8》

    【原文】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

  • 46《坛经·付嘱品第十3》

    【原文】 “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

  • 50《坛经·付嘱品第十7》

    【原文】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5《坛经·付嘱品第十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an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