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真真假假的信息纷纷涌来,左一个“官方”,右一个“辟谣”。
我们都熟知谣言产生的公式,事件严重性乘以消息模糊性,就成了谣言四起的温床。但观照现实,这公式似乎也有修正的余地。其一,谣言发生的背景不一而足,有一种是官方和民间的对立。双方都指斥对方才是谣言,强化了对彼此的刻板印象,这时候的谣言,借社会危机这一特殊时机,成为了发泄不满的安全阀。这种特殊的政治性谣言,所谓“谣”,不在乎消息真假,而在于立场分歧。
其二,谣言公式忽略了一个中介性变量,那就是恐慌、焦虑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是通过谣言的日常化或者说切己化来实现的。谣言利用了已有的恐慌焦虑,又制造出更多的恐慌焦虑,它们都与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造谣钟南山院士去世,“去世”的消息加深了人们对疫情的忧惧,“钟南山院士”这个符号则传达出疫情会危及所有人的信息。
迅速的公开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在特殊时刻抵制谣言的良方。我们没有注意的,是日复一日的信任建设,不然,“官方消息”在与谣言的竞赛中,难念会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