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人一样,初识毛姆是他家喻户晓的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书中关于理想与现实、生活与生存、真实与虚妄、自我与周遭等永恒的人生话题仍时不时的萦绕着我、“折磨”着我(torture)同时启发着我。
关于理想,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热诚。现实中的理想,被世俗的镣铐束缚,往往变得遥不可及。像月亮之于地球,温柔静谧却远隔万里。身处疫情时代,我们生活的节奏被无可避免地打乱,理想的被“稳妥为上”的声浪淹没,家庭、同辈、社会的压力接踵而至,让我们或多或少的被挤压在“六便士”三明治里,无处停歇,为头顶的“月亮”蒙上了阴郁的面纱。
而阅读,乃是现代社会无助人们的一剂良方。它让我们以一种简单而低成本的方式与历史对话,和真理相蚀,在无数个昏黄灯光下的夜晚,给我们以深刻而直接的关于美、知识、人性与爱的磅礴与浩瀚。
毛姆的这本读书随笔分为三部分【怎样读书才有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区别于其他更为严肃周正的读书笔记(文学批评),它更像是一本毛姆为读者提供的一套“精品阅读课”从阅读的技巧(如跳读,读高质量的删减本)到作家们的代表作和阅读顺序,以及如何通过阅读来感受哲学、伦理、宗教最终反璞归真投射到对“真善美”永恒的不懈追求上。
书中,毛姆采取了相对随性幽默的笔法将作家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让我在阅读此书时常忍俊不禁。诙谐的背后也不难看出毛姆有趣的性格和扎实的文学阅读功力。在毛姆的笔下,简奥斯丁、司汤达等作家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同样真实地烦恼与郁闷,开心与喜悦。甚至你会觉得大多数作家与我们心中的冷峻、庄严形象实在是大相径庭。你难以想到让你读完久久不能平静的皇皇巨著居然是作家为了应付出版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的赶工之作,而让你觉得乏善可陈的作品确是那位作家引以为傲的,倾注时间与心血的“代表作”。
同时我也逐渐意识到,小说家在自己的创作空间里就是自己的神,他可以“专断”地决定故事的走向、人物的生死。而我姑妄言之,通过阅读,我们也近乎可以成为半神,因为我们有权决定自己的阅读作品、阅读偏好,有权在白字黑字间无拘无束地任想象飞驰,任思想爆裂迸发,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整个时代的弊病与痛楚。
在不断地阅读中,我开始慢慢与自我对话、对抗、凝视、和解,有朝一日也许会变得更加清醒、独立、自由与平和,磐石一般,任沧浪之水奔腾,也岿然不动;身处井隅,也依然心向璀璨。阅读,是我们在当下,能抓紧的坚实的绳索,是我们风流潇洒的选择。我们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卫道士,牢牢地守护、主宰自己的精神领地。外界风雨飘摇又何妨,吾自有阅读这方天地一隅,让吾得以短暂的逃离,长久的安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