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接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新节目《朗读者》,在2017年2月18日如约播出~
《朗读者》(图片来自网络)《朗读者》(德语:Der Vorleser)本是一本书,是德国法律教授和法官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撰写的长篇小说。该书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冠军的德语书籍。作品1995年在德国出版,讲述男孩米夏和女人汉娜之间的爱情,而故事的深层含义则是近代德国人对于历史、暴行与原罪的自我鞭笞式的反思。该书后来被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拍摄成同名电影,相继荣获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等奖项。
董卿:首当制作人打造 《朗读者》
回到节目。首先,董卿的制作团队真的厉害,参与者如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等,皆为“大家”,同时又具有相当的感召力,为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来说内容~《朗读者》与《中国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这两档文化类节目的区别在于,更加关注“朗读者”本身,更加关注此刻的情感,强调“一个人,一段文”---这个人之所以选择了这段文,原因并不仅仅因为这段文,而更在于这个人~这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说不出这个主题有多好,但一看到便觉忘不了”~宝玉遇见黛玉,钱钟书遇见杨绛,一种文化遇见另一种文化---时空交错,岁月流逝,每一次遇见,成全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位 “朗读者”濮存昕选了老舍的《宗月大师》,因为他儿时曾患小儿麻痹症,直到他遇见一位医生,帮他扔掉了拐杖,才使他重拾信心;因为他从事话剧演艺工作,而老舍恰恰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同时也因为老舍曾被提名诺奖,却并未获得的特殊经历。作为这档节目的开篇,制作组真的非常用心。
“无国界医生”蒋励选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因为她曾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遇见太多的出生和死亡,体会到生命之重;同时也因为歌词的作者是唯一一位凭借歌词获得诺奖的人,他的歌词,是时代的诗。
柳传志选了他自己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写给儿子的信》,虽然在朗读之前,他也讲了他青年时“因拙成巧”的“遇见”,但在他人生的此刻,他更是一位盼望儿子早日找到“归宿”的温柔老父。“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他当然是“计”了的,但在儿子迟迟未婚时,他是否会对自己产生质疑,又是否曾责备过自己?而在读信的此时,他“遇见”了人生的安心和幸福。
周小林和殷洁卖了广州的房子在四川建了属于他们的“鲜花山谷”。两人结婚26年却依然为对方读情诗的画面,真的完全没有“违和感”。他们磕磕绊绊的读了《朱生豪情书》,“男主角”又讲起自己“背水一战”去北京求婚的故事---好浪漫啊,什么阶级物质,在某个时刻,都抵不过相爱吧。“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爱你”---他们遇见彼此,珍惜彼此。
世界小姐张梓琳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此时,因为“遇见”小女儿,她正沉浸在人生中最幸福和满足的时刻。“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这些话,正是她此刻心底的声音啊。对于孩子,一个母亲会求什么呢?唯愿她自由和快乐,足矣。
九十六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是西南联大校友,钱钟书的学生,杨振宁的同学,曾翻译无数中外著作,使中西文化“相遇”,获得“北极光国际翻译奖”。但这些,却都不足以来定义他---他带着孩子般的笑容,在回忆时落泪,感情充沛,可爱而通透。所以这样睿智又豁达的人,会很少生病吧,即使病了,也会努力忽略病痛,珍惜每一天---“我爱这生活爱到热泪盈眶”。当很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朗读者”读完他翻译过的中外名著,包括《诗经》、《牡丹亭》、《约翰·克里斯多夫》等后,他起身与他们握手,微笑---他“遇见”了自己,他那孩子般的微笑,真的很动人~
每位“朗读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最后,愿这场“文化运动”以她温和动人的气质缓缓流淌,唤起我们每个人身体里“呼之欲出”的“朗读者”~我想读一段文字---给,懂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