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生于1750年7月按照清朝年历是乾隆十五年。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年少时忍辱负重学习,仪表堂堂熟读所有书籍典故,对汉语、满语、蒙古语和藏语也是精通。
说到这里猜到这个人是谁了么?这个人便是和珅。
说到《和珅》各种书籍上都有各种叙述。
对于他深得乾隆的心意这件事也有诸多揣测。 但和珅最初为官的时候,并不是如他后来被阐述的那样,最初当官时也是一心报效国家想成为为国效力的有志青年。
他刚开始的时候也确实做到了,在朝中年少有为,年仅二十六岁时就担任户部三库郎中一职,更是拜得名师学习理财和政治学问。
后来他凭借这两项杰出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真才实学,得到了赏识,从此在朝廷上平步青云,但是也在官场中失去了本心。
但是又没人知道,《红楼梦》这本书其实是他,一力保护、收集、整理才得以传世的。这本书被公认是中国这么多文学典著的文化瑰宝,也是古典小说的最优秀作品。
但是在清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被禁止阅读和传播的。在清朝乾隆年间对于文字的要求很高,各种不合理的曲解辞章,
甚至对一些文字的牵强附会都会制造了多起文学大案,大型的文字狱规模让很多读书人在文学的路上望而却步。当时这本书也是一样,但是多亏了和珅的保护、收集、整理。
《红楼梦》的故事里,时代背景并不是写这个书的时代,而是一个架空的朝代,放在现如今真的是架空小说的鼻祖,但是那时候对文字的要求极高,哪怕是架空但是依旧有,国家之间、地域之间的敌我关系,就会出现很多人恶意曲解故事本身的意义的人,对这本书进行攻击。
当时也就是只有深得皇上信赖的和珅可以仗义执言,对这本书进行了修改才得以让这本书上的皇室,最后得到了乾隆的赞赏和肯定。
在清朝年间这样文化严苛的时期,一本像《红楼梦》这样描写大宅门的故事,最后竟然可以印刷流行,世人皆可观看,确实也是一个奇迹。
也是只有像和珅这样的权臣,能与皇室有良好沟通又有文化底蕴可以更改编撰小说的人才可以做到的。
论亲疏远近,权势滔天的和珅与当时连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曹雪芹是丝毫没有关系的,但是就是因为觉得写得好,不认被埋没才大力的进行编撰和推广。
但是历史发展到后来就会有很多描写不正确的地方,对和珅这个人物比较苛责。比如在电视剧里,这一个功绩被放在了另一个官员身上。
而和珅被一面倒的批判成为一个只是贪官和溜须拍马,却对国家毫无建树的人,其实这无疑也是不公正的。在当时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与决定,想必也是真心不忍这么好的著作被埋没的。
虽然他的一生正如蜡烛燃烧到了尽头一样,在人生的后场和珅的下场无比惨淡,被抄家灭口了。
但是他为中国文化事业做的事情,还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这一生也如蜡烛一样,年轻的时候点亮了自己烧的有些猛需要汲取更多的燃料
但也也照亮了别人的路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瑰宝的保留,但是他自己最后只留下了灰烬。
声明:本文章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