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他的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做了一个针对大学生的购物APP;
创业不到半年就遇到了瓶颈,于是约我在银泰城吃饭,聊聊他们面临的问题。
三个人都是85后,算得上是有志青年,喜欢折腾。从他们的黑眼圈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一定经常熬夜处理项目的各种问题。
创业的苦逼,都写在他们的脸上,我没有看到那种激情万分的劲,而是深深的焦虑感。
他们做的是一款针对大学生的购物APP,用户都是在校大学生,在上面购买日常用品和零食,可以直接送到寝室。他们在学校租了仓库和配送员。用户推荐其他的同学,可以拿到购物的消费提成。目前在西华大学开始启动试点。
在西华大学做了两个下来,就面临放暑假的问题,也就没有生意可做了;现在技术方面问题层出不穷,刚上市的安卓版APP也是勉强可以用;三个人带着几个技术夜以继日的苦干;团队里面没有人懂产品,都是三个人讨论商量,模仿其他APP来一步步做,这个过程就像再打消耗战,感觉快要坚持不住了。
他们想招聘一个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准备在产品上增加社交、快递、论坛还有动态内容等一些新的功能。原因是他们觉得目前的这个APP太简单了,用户上去停留的时间太短,他们觉得吸引不了用户,很着急。
他们问我产品方面如何发展的问题,我也毫不含糊的告诉他们,如果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就提高了达到死亡的速度。
我的答案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缺钱,也缺人;就像打仗一样,你缺少粮草,也缺少兵。这种情况你要在多个战场作战,是不明智的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点去突破,同时一边找粮草,一边找人。
第二,项目的启动点在于大学生晚上回了寝室,不想再出去买需要的东西或者有的不能再出去买,过了时间点就要关闭寝室大门。那么在这个场景下,大学生产生了购买东西的渴望,这就是这个APP要去满足的需求。不要违背了核心的需求,而去做一些不沾边的功能,这样做就是在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力竭而死。
第三,一切以大学生未被满足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为做产品而做产品;所谓的社交,已经被超饱和满足,比如微信,QQ,喊话,上课,电话等各类场景均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社交;对于快递,这个也不是大学生的需求,因为他们进寝室前就会去固定的点拿到自己的快递,然后开开心心的回寝室;论坛这玩意儿就更别说了,早就是旧时代的产物,而且每个大学都还有自己的论坛,活跃度不高,但是积累了很多内容,已经成为一个新生了解这个大学的“旧图书馆”,你再去搞论坛,没人接招了。回到本质,一切以大学生未被满足的需求来思考产品的规划。
第四,购物本身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既然产品是以解决大学生在特定场景下购物需求为核心,那么产品就要做好特定场景下购物这个事儿,购物本身还有很多事儿要做,比如:选品,图片优化,产品介绍优化,购物体验,物流速度,价格,包装等等很多很多地方要升级。可以让购物更有趣,难道不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吗?为何要去搞社交,搞论坛?其次为了更好的实现购物,可以增加玩法,同时延展购物的品类,比如书,知识,课等等。
第五,实现校园本地化经营,满足本地化需求;每个大学都有校花,可以合作卖产品啊;校花可以代言产品,或者以视频的形式来发布产品,成为校园网红,直播卖货。既满足大家与校花面对面的渴望,也让网红就在身边,这种满足比其他网络平台的网红带来的满足感更加强烈;大学生在自我提升和玩上面有很多需求,难道不能去满足吗?比如:大学有的老师讲课讲得很好,但是只能讲给一部分学生听,可以通过APP实现让更多学生听;其他大学的老师讲课讲得好,依然可以让这个学校的学生听到;实习之前,可以邀请企业老总来直播,面向学生讲讲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让学生早些准备;邀请优秀毕业生搞直播,专门给母校同学来交流,也是需求;还记得一起上大学的时候,一个知名的人物来学校演讲,由于礼堂的位置有限,消息也闭塞,不是过后才知道就是没有位置去听了,很是遗憾,如果这个app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很有价值的。这个APP完全可以深度的去挖掘大学生的需求,提供生活用品,食品,便宜的书籍,最新的书籍,公开课,经验分享,校花帅哥等玩法,才会有大量的学生用户,也才能获得更多盈利方法。
着眼于大学生未被满足的需求,去设计产品,一定不会错。直播和短视频技术,在满足大学生的本地化需求方面可以带来更多玩法,提高满足需求的效率,所以产品技术的方向也就很清晰了。
创业要聚焦,就是聚焦于真正的未被满足的需求,聚焦一个点发展好了,就开始第二个点,第三个点,形成一条线;有了多条线,就形成一个面,有了面的基础就形成了立体竞争力,想想都有点小兴奋呢。
创业的目的就是去深度的挖掘需求,如果忽略了这点,就只能在产品形式上做些各种功能,变成废动作,无用功。有时候,开门的钥匙就拿在手里,偏偏要到处去找,这是很多人都常常犯的错误。
ps: 当年共产党创业,是满足了全国老百姓没有被满足,而且极度渴望满足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