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这篇文章前,我首先开门见山的抛出五个问题,同时也希望桃李邦的邦友们看到这五个问题,也和我一样自我寻思一下。
①我要在教育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②我现在做的事情和我的职业目标是趋近的吗?
③我要不要选择创业?
④我怎么才能在工作之外提升自己,有一个兴趣收入,未来拥有投资收入呢?
⑤未来5—10年如何优化个人收入结构呢?只靠工作收入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一辈子也别想财务自由。
这五个问题最初的萌芽状态是我在武汉工作时期,2015年春节回家后那时候兜比脸还干净,我整个春节期间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终于在2015年5月我做出了北上来到帝都北京的决定,那一年我27岁,已经大学毕业快4年了,我当时觉得如果再不去大一点城市拼一下,这辈子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大学毕业后在培训机构有过半年做初二数学老师的经历,后来不甘心埋首书卷吃粉笔沫的日子,对于外面的花花世界蠢蠢欲动。像我这么特立独行,狂放不羁且有着五颜六色性格的人,我觉得我的人生有着无限种可能性。
18岁的我曾经18岁年纪有这样几个梦想:
1、去当相声演员,准备去德云社面试跟着郭德纲学相声,曾经装着胆给德云社投过简历,人家后来还给我回邮件了,说我写的相声还凑合,再后来就杳无音讯了。
2、去当个歌手,想学习声乐。大学也去参加过歌唱选秀比赛,尽管第二轮海选就被刷下来了 。
3、成为一名诗人,我这辈子要出版诗集,我写的诗要流传百世。
4、成为一名演说家,我梦想自己站在一个万人大会上激情澎湃,手舞足蹈的在演讲。
那些年说此生不成英雄也一定要成枭雄。
总之一句话,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人!
现在想想有点可笑,那时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
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瓶颈期和困惑期,还有职业迷茫期。有时候会不断自我否定,有时候会有一种看不到未来的焦虑感,有时候神情黯淡惶惶不可终日。
直到今天我才想明白一个理,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准备出来的。郭德纲说过一句话:没有机遇,才华就等于狗屎。说这样一个故事吧,初中没有毕业14岁的一个小伙子,从河南农村只身来到北京,看大门,做过后厨,后来在海碗居当过三四年服务员。海碗居有一年在大厅搞元旦晚会,这个小伙子演了个双簧真不巧被某一顾客看中了,这个顾客就是郭德纲,这个小伙子就是岳云鹏。以后的故事我不用说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 看看,这就是才华遇到机遇。才华的背后我相信更多的是付出和等待,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02
自己也是机缘巧合进入教育行业,三年后我在内心深处问了自己这么一个问题:我要在教育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让我做出了来北京的选择。
罗振宇曾说,“未来打造影响力最好的方式是写作,互联网时代,写作是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的最好方式,是一种高效社交,更是种很好的第二职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分男女老少。” 读完这句话我思考了差不多一个月,我着手打造了微信社群+桃李邦微信公众号,坚持去写公众号,我把自己当作一款产品在运营,我要做成一个开放式系统的人。
经常不断反思自己,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做的事情和我的职业目标是趋近的吗? 阿里巴巴湖畔大学的教育长曾鸣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叫“终局思维”,即想清楚你人生的终点站,然后倒推回来,决定好你该如何活好当下。终局错了,就会步步皆错,因为你的方向已经偏离了轨道。不知你是否想过你的2035年,现在的你该如何度过?有没有想过终局,当下如何布局,现在如何给自己定位,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今天,微信公众号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和凯文.凯利的理念一脉相承,知识星球则直接用“连接1000个铁杆粉丝”作为口号。凯文·凯利的 “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 让我受益匪浅,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造者,你不需要数百万粉丝。为了谋生的话,作为一名工匠,摄影师,音乐家,设计师,作家,app制造者,企业家或发明家,你只需要1000个铁杆粉丝。铁杆粉丝被定义为购买你任何产品的粉丝。这些死忠的粉丝会开200英里看你唱歌; 他们会买你书的精装本和平装本以及可听见的音频版本; 他们会盲目的购买你的个人小雕像; 他们还将购买你免费YouTube频道的“最佳”DVD; 他们每月会来参加一次你组织的聚会。如果你有大约1000个这样的铁杆粉丝,你就可以谋生——如果你满足于谋生而不是一笔财富。
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个问题: 我怎么才能在工作之外提升自己,有一个兴趣收入,未来拥有投资收入呢?凯文·凯利的 “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不信你看看教大家做PPT的秋叶大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分享一个“长尾理论”,用销售分布曲线做出视觉图形就是:一类低近乎无休止的物品系列,每年只卖几份,却形成了一些畅销书的长尾“尾巴”,但是尾巴的总面积和头部一样大。
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产品,任何想法,任何潜在的欲望,在互联网上是没有粉丝的。不信你去看看抖音上唱歌咬字不清有点跑调的“面筋哥”程书林,这说明你所做出或想到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让一百万人中的一个感兴趣——这只是一个低标准。然而,即使只有百万人中有一人感兴趣,这个地球上可能就有7000人。
这意味着任何吸引力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事物都可以找到1000名铁杆粉丝,诀窍我们需要不断分享,输出有价值的的内容。
初入教育行业的自己03
再来思考我在文首提到的这两个问题:
1、我要不要选择创业?
2、未来5—10年如何优化个人收入结构呢?只靠工作收入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一辈子也别想财务自由。
读完孙陶然《创业三十六条军规》和特劳特《人生定位》这两本书之后,我对这两个问题稍有顿悟。
更努力地工作、更坚定地相信自己、更积极地思维,并不能让你取得成功。成功不是你能自发产生的结果,成功的关键是你能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人生中有7匹马 ,找到一匹好马,我们的人生将会精彩纷呈。
选择创业更多的要衡量自己目前的资源,其实你借助一个平台以创业的心态去工作也算是一种创业,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所从事的事情中去,享受那份乐趣。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原文是: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大意是,佛只是个善于了却执情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耳聪目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便是还未完全放下。
放下自我,回归本我,追求超我。
04
武侠泰斗金庸离世后,我在朋友圈写了一首小诗:
武侠情痴念金庸 , 侠骨柔情忠义宣。
天龙八部苌弘碧 , 笑傲江湖薄云天。
盟主莫做他乡客 , 寻觅尘世阴阳间。
一腔豪情酬壮志 , 清风拂袖泣泪言。
童年侠义江湖图 , 今时挥手别云天。
斯人已乘黄鹤度 , 江湖空余啸声还。
青山不改绿水溯 , 大师走好心唯愿!
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天,只是时间问题。
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
人活一世,绝不能如蝼蚁一般来这个世界上溜达了一圈又回归大自然了。
不求名留青史,但求助人为乐。
要做一个无私的人,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并不会减少自己什么。
如果你周边的人都因你而强大起来,你只会更好。
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的缘分和交情决定了人生之路的宽与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