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过等于学会吗?听了四节口语交际课,一节拼音教学,这个问题不停地进入我的视野。
一节课的目标在哪里?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作应该发生在学生身上,达成的结果与课前想比,是一种变化。所以,要评价一节课的效度,就要看学生是否学会。学会的标准是什么?就涉及到评价指标的确定。这里的评价,应该既有过程性的评价,即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分解目标的达成度反馈,也包括结果性评价,这节课结束后学生的变化描述,还包括这个结果放在整个单元,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科,甚至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是否起到了对应的作用。
以拼音教学《“ai ei ui 》课例进行分析,可以窥见目标是如何达成的。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小火车情境,回顾单韵母。此环节的回顾单韵母,将新旧知识紧密连接起来。学生从知识上容易衔接,从心理上容易接受,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负荷。导入环节的目标达成。小火车情境中开课,小火车情境中结课,引出对下一节课的期待,可以看到拼音教学设置了一个大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逐步完成各个子任务,最后达成拼音教学这个板块的总目标,这样的情境设置就跳出了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多而杂乱,不成体系,情境目标单一的陷阱。
2.看图说话,识记读音。看图说话,谁在干什么?引出aieiui的读音。看、说、听、练、测。环节简单,目标清晰,就是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会读会认三个复韵母。三次识记读音,扶,半扶半放,放,学习有梯度,练习方式多样化,游戏化,学生参与度高,练习很充分,从现场口头测试反馈,教过=学到,本阶段的目标达成度很高。这里背后又有一个隐性目标的达成。拼音教学,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应该实实在在地发生。拼音的定位是识字和练习普通话的工具。在拼音教学课上,不只是关注拼音的认读书写,也要关注孩子的倾听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这就是一种语文整体教学观念的体现。如果学生们已经对读音有清晰的感知后,再设计一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复韵母”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识记方法的挖掘与建构,我们将会看到更开放,更有生命力和思维力的课堂。
3.游戏化教学,巩固拼读。该环节添加了很多游戏,并加入具身学习,如观看口型变化猜读音,拍手,用手表演声调变化,亲自上讲台给拼音加声调帽子等等,学生在快乐中自然而然地练习声调的变化,拼音的拼读。从现场反馈情况看,教过=学过。这里还有一个达成的隐性目标,那就是对学习保持兴趣。不同游戏的转换,正好调节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
4.评价中写拼音,落实书写。教学评一体化,教发生的地方,就要有学的发生,学发生的地方,就要有评的发生。这里的“评”,就是及时反馈学得怎么样。可以是口头反馈,也可以是纸笔反馈,还可以通过观察反馈。但是书写是白纸黑字显性化,因此,评价的标准也要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导,什么是好的书写。给标准后,老师并没有范写,而是让学生自主尝试写第一个,在对标检查,发现复韵母的写法跟单韵母的差别就是要把两个字母排列近一些。学生本来前期学过了单韵母的书写,让孩子自主尝试,自主发现不同,自主对标评价标准调节书写方法,用后两个拼音巩固书写的难点,评价标准就成为学生进步的支持工具。显性目标的达成读高,孩子们真的学会了这几个拼音的规范书写。如果这里加上书写的策略性知识,给到孩子写字的流程,比如利用儿歌渗透“一看有几笔,二看在哪里,三看每一笔”的观察顺序,学生就可以把写拼音的策略知识迁移运用到以后的汉字书写中。
总之,我们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教过不一定等于学会“”,但是我们要尽量追求“教过=学会”,同时还添加一个隐性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的,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在学会的同时走向会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