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同事吐槽说,上周末去闺蜜家过夜,发现闺蜜真有“病”。坐她家沙发,她说:“不要坐缝那儿呀!你坐中间来!”抽卫生纸抽多了,她不乐意:“擦个手要三张吗?用多少抽多少呀!”把包包放床上了,她叫嚷起来:“快拿到鞋柜上去,多脏呀!刚才地铁过安检了,那么脏......”这都什么毛病?妥妥的“强迫症”啊!
同事又好气又好笑,说,我在她家过了一夜,一夜都没有睡着。她一会说我洗完澡拖鞋没有擦干水就出来了,一会说脏衣服为什么要放在她梳妆台上,睡觉的呼气声为什么这么大,啊啊,我要疯了,真后悔去她家!
听着觉得怎么那么熟悉呀?如果把这些生活中有洁癖、为了让自己舒服而制定条条框框的行为,叫做“强迫症”,那我也是有的:
在家吃饭吐鱼骨,我会主动拿一次性饭盒的盖子,一人发一个,因为我受不了我的先生抽两张纸巾用来接碎渣那样浪费的举动;外面穿过的衣裳裤子,回家一定要换掉才可以坐凳子沙发;除了干净的衣裳、被子和准备睡觉的人,其它都不许上床......
有点洁癖、有点自律、有点完美主义,把这样的人叫做“强迫症”是一种调侃。这种“强迫症”谁的身上没有?
如果只对自己和亲密的家人如此,无可厚非。但是小同事的这位闺蜜,她对闺蜜的“强迫”已经越界。你的生活习惯只适用于你自己和与你亲密生活的人身上,把自己生活上的“强迫症”行为强加于他人,只能让人不悦和不适,如果执念于此,那将不断产生矛盾冲突,难以与周遭和谐相处。
强迫别人的“强迫症”是病,得治我曾经听朋友说起她家的“强迫症”故事。她的姐姐也是容易“强迫症”越界的“典范”,比如她的冰箱里不允许有异味,全部用封闭的盒子装食物。有一次她在妈妈家里发现冰箱里面的剩菜不新鲜了、串味了,自作主张把菜倒了,然后,又把过期的冷冻食品给扔了。她的理由是,要是给妈说了就扔不了了。
结果是,她妈和她吵了一架,大家不欢而散。所有家人都认为她这么做是不妥当的,她却觉得她是为了老人的健康考虑,不承认做错了什么。到底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自己,那句“要是给妈说了就扔不了了”很说明问题,她看见了令她难受的东西,必须扔,否则难受得要死。
这样的事例在她身上很容易找到:洗青菜非得洗三遍以上才算干净;煨汤的萝卜必须切滚刀;剩菜不可以合并必须各归其位;递东西不能越过饭菜否则就不干净了;绝对不可以拿卫生间里面的纸擦嘴......如果一大家人聚餐,她会“誓死捍卫”这些规矩和秩序,因此总免不了与其他人的纷争。
以上所列,都是非常轻微的“强迫症”行为。严重的还有很多,比如,喜欢反复关门、关电闸、关煤气闸总担心没有关好的担心类强迫症;走路时不能踩砖缝、或者只能踩砖缝,走路时不能踩自己的影子等仪式类强迫症;怕碗里有脏东西,怕菜没有洗干净,怕东西落在地上,反复洗手等洁癖类强迫症;购物时反复挑选不能决定,有一点瑕疵会弃而不用,物品一定要码放整齐等完美类强迫症。
强迫别人的“强迫症”是病,得治“强迫症”与本人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有关,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都可能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原因。多数患者非常爱干净,办事认真,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遇事过于慎重、优柔寡断,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
如此看来,有“强迫症”症状的人,多数具有自律、追求完美的优秀品格。但是凡事不可过度,不可极端,极端了必然走向反面。
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强迫症”,应该具有两方面认识:
关注并接纳自己这些生活中细小的“强迫症”生活习惯。不管它们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驾驭自己的这些习惯和性格,更好的与他人相处。
要认识到,这些“强迫症”的生活习惯,只适合自己。像同事的闺蜜和朋友的姐姐这样,习惯于用“强迫症”去纠正别人,强迫旁边所有人必需遵从你的习惯、你的规则、你的秩序,是控制欲太强,那是病,得治。
过度洁癖或过度追求完美,请你只针对自己。要知道,自律是美德;他律,难免有约束、控制、绑架的意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