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评】其实,还是“活着”(3)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书评】其实,还是“活着”(3)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作者: 溯流顺流 | 来源:发表于2023-06-20 07:10 被阅读0次

三、“男女”的悲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如果说孙有元是因“食”不得食饱,更无论食好,失去了生存的欲望和希望,小说更多的笔墨是描写人物的“男女”之欲。

1、男孩子性初熟的困扰和悲哀

孙光林在十四岁时陷入了性成熟的困惑。他先是恐惧夜里遗精,白天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自惭形秽,在无法克制的生理冲动下,一次次做着自己觉得不好的事,做过后又一次次地自责。

“谈性色变”,孩子成长过程,没有接受正常的性教育,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性认识性。

孙光林,是从医生之子苏宇口中得知自己的行为是手淫,也知道有这种行为的不仅仅是自己,男孩子们中间口口相传的性知识让孙光林从羞愧中解脱,又陷入了那东西“用光了”的恐慌之中,甚至到他读大学时,依旧相信少年时听到的“知识”。

他的同学苏宇的弟弟苏杭,先是给同学们看他父亲医学书上的女性器官的图片,进而对乡村七旬老妪动手动脚,想看一下真实的女性器官。

苏宇虽然总是一本正经,却在生理冲动下,在小巷中抱住一位少妇,先在学校示众,后按流氓罪劳教一年。

孙光林趁着晚上生产队放映露天电影,摸一个年轻姑娘的臀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兄孙光平高中毕业后,也爬上了和其父有染的寡妇的床……这些描写,反映了男孩子们在性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因好奇心理而做出的种种举动。现实生活中,这些看似隐秘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作者将生活中的真实展示在读者面前。

多少男孩子的性教育是由“未成年人禁止观看”的电影完成的。

2、女性“男女”的悲哀

小说表现女性在“男女”中的表现体现在几个人物的描写,也许因为作者是男性,他笔下的女性的“男女”也是一种对比,一种陪衬,不如他写男性那样直逼内心。

首先他笔下的人物是村中的“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此寡妇非彼寡妇,她的床是敞开的,凡是男人,老少父子无论,只要床第有人。她以生病的名义,勾引苏医生,虽然只是一次,却给苏医生的儿子苏宇留下了阴影。她认为男人年轻的时候是美好的,无异味无口臭……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是欲望的减退,她“门前冷落车马稀”?竟然能收留死了老婆的孙广才,是写人性中善?亦或是女性欲望的减退?或是生活的无奈,终要老有所依。无奈,孙广才醉酒死于村口的粪坑,对寡妇而言,是不是也是一种悲哀?

另一个女性是孙光林的养母李秀英。李秀英告诉孙光林,她会因为生孩子而死去,所以李秀英和王立强夫妇收养了六岁的孙光林。我以,作者写李秀英,既是给孙光林另一种人生经历,即收养家庭生活的幸与不幸,也是和“寡妇”形成鲜明的对比。

寡妇可以和任何一个男性上床,是享受“男女”之欢的快乐,还是生活所迫,作品没有交代,也许是性格使然。可李秀英即使和自己的丈夫王立强,也在逃避做妻子的“义务”,为此养子孙光林被王立强打得鼻青脸肿。但王立强终究走向悲剧,作者塑造这一个悲剧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 记忆的荒诞倒走——《在细雨中呼喊》

    #悦读悦美,书香校园# 今日推荐——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说起余华,大部分人的印象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

  •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弟弟孙光明走出了时间之后……

    最近在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是我几年前看完《活着》之后,再一次看余华的作品。 《在细雨中呼喊》是关于记忆的一...

  • 《在细雨中呼喊》-解读余华

    若想真正了解余华,晓吾建议反复阅读他的《在细雨中呼喊》。 大家都读过《活着》和《兄弟》,笔者认为,《在细雨中呼喊》...

  • 2022我的读书清单:一周一本

    1.活着,余华;已读,有书评 2.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已读,缺书评 3.朝花夕拾,鲁迅 4.边城,...

  • 活着才是希望

    ——读《活着》笔记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他写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我胆小如鼠》、《战栗》...

  • 书单(连载)

    余华《第七天》 《活着》 《兄弟》 《许三观卖血记》 《在细雨中呼喊》 ...

  • 读《在细雨中呼喊》

    《在雨中呼喊》这是读余华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活着》。 读完《活着》,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这简直就是自虐,因为读...

  • 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是余华早期的作品,九十年代初出版,比我年龄稍大,在后面二十多年里,几经再版,被翻译成了很多国...

  • 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比较有名的作品是活着三部曲,《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最后这部是最近才读完的,发现这本...

  • 读《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刚刚吞没了一个生命的河流却显得若无其事。我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河流也是有生命的,它吞没了我的弟弟,是因为它需要别的生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其实,还是“活着”(3)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yr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