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具的失效还是吹牛惹的祸?
每当项目实施阶段出现问题,在进行问题总结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一个争执的局面,市场人员说:我们项目管理水平需要加强;项目人员说:市场人员不负责任,到处吹牛,什么项目都接。
其实仔细想想似乎都有理有据,我见过的项目经理的桌面上几乎都会摆着各种各样厚厚的项目管理书籍,学习各种理论框架,考各种项目经理认证考试,让项目经理变成技术工种而不是项目打杂的。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在项目经理招聘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有资格认证或者大公司工作背景的人,但是到后面发现这些理论化的项目管理工具常常是失效的,尤其是政府类的项目,所有的项目管理理论都是有基本的前提假设,比如是在一个规范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就比如大多数的测量平差方法的应用是需要在误差满足正态分布的前提条件下才有效,但是基本上很少人会关注这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另外就是市场人员在指标压力的情况下会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先拿单子后面出了问题再解决,这也就会导致后期的实施中确实会遇到很多麻烦,客户的一些需求无法满足,自此就会出现管理工具全部失灵的问题。
那到底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对于行业公司到底是项目优先还是产品优先。
项目优先or产品优先
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老生常谈,大多数公司希望以项目带产品,也有的是执着的先打磨产品,然后再产品推广,标准化实施。
项目带产品一般是针对比较陌生的需求采用的一种方法,觉得这块可能会有潜力,先不惜代价把单子抢下来,来了以后就是需求调研,原型设计,开发,实施直接就搞起来了,业务不懂没关系先做个粗的版本让客户提需求,一直改,改到客户满意为止,这种项目一般开发人员和客户都极其痛苦,开发感觉不受尊重需求不明老是做无用功,客户感觉我花钱想直接就能用,没想到每个功能我还得自己设计,而且这种项目基本上都会因为周期太长有一定的亏损。领导的想法就是这个项目亏损没关系,下一个项目直接部署就好了,利润马上就上来了,其实这个想法有一定风险,这种和具体单位绑定的工具很难标准化,后期有比较大的定制风险。
产品优先一般会进行较长时间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如果是陌生领域还需要进行行业分析和业务研究,提炼需求,然后进行产品设计和功能论证,组织开发,然后市场推广和实施。这种在市场端,实施端的体验会比较好都是标准化的输出,客户可以试用,觉得满意再采购,也没什么实施风险,但是设计端的工作比较多,但是这种存在两个问题:一,前期投入过多,如果没有切中需求就会导致项目失败,经营出现困难;二,无法满足定制化要求比较高的场景,大多数的政府项目都不是标准化的,需要大量的定制,所以这种情况下这种策略就会失效,更普遍的做法是做方案产品,就是在解决方案上体现产品设计。
所以这两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在具体操作中怎么应用还需要经验来拿捏分寸。
需求转化and产品输出
目前我接触到大多数的项目在需求和设计上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有一个软件设计的培训过程中,讲师针对一个具体场景来问产品经理需求场景的时候,产品经理支支吾吾,答的很勉强,找不准用户也提炼不了需求,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设计下产品的生命力怎么体现?!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项目从中标到上线的周期非常紧凑,无可奈何只能小步快跑,留给需求和设计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很多客户只能对照着系统才能提出需求来,没有系统基本上就是没有想法或者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
所以这种行业定制风格比较明显的项目对从业人的专业背景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能够和客户进行业务交流,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需求进行控制和主导设计,这样导致这种项目对人员的依赖性非常强,离了某些关键的任务,很可能会导致这个项目基本上无法推动。
应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团队具备持续不断的行业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同时针对项目进行共性需求的提炼,做局部的标准化,控制产品边界,进行产品输出。这样对于市场和实施都有很大的好处,降低市场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成本,找准产品的定位,实施的时候可以降低开发维护成本。
管理下沉with扁平化架构
除了上面三个方面,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通常公司如果业务条线太多,高层管理精力有限,便试图引入扁平化的管理解决条线过多的问题,这在逻辑上是很很正确的事,通过扁平化的架构将管理下沉,灵活机动,提高效率,但是这种组织方式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也就是每个条线都要有一个相应的核心人物来统筹,包括市场,产品,开发以及实施,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能符合这个要求的人很少,全面的技能,丰富的经验,优秀的管理缺一不可。最主要的是这个核心人物要能够对产品负责,对业务有足够的理解,能控制产品设计,并围绕产品将资源调动起来,如果此人不具备产品能力,这个条线团队是无法良好运转,因为产品是公司向市场输出价值的媒介。
优秀的产品人是很少的,产品线拉的过长很自然就会带来产品质量的下降,产品质量下降就会导致市场和经营的困局,针对扁平化架构领导者想解决产品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人的问题,否则扁平化就是个美丽的陷阱。
无论是由产品到项目还是由项目到产品,如何保证质量都是一个永久的话题,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同时也需要各个岗位的通力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