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语言,是不会者教不会者。哈哈哈。
今天在听关于写作的课程,上课的老师说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需要提升思维能力,然后才能把语言搞清楚。他深刻地指出,正常的课程都是会者教不会者,就像是书法老师教书法,音乐老师教音乐。书法老师至少要能够写几种不同的书法,音乐老师要弹奏几种不同的音乐。而语言教学却通常不需要,很少直接写作出来。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说还是写,跟他的内外向的性格无关,而与他思考问题形成语言的逻辑有关。这样的训练,通过潜移默化是很难达成的。在交流中,要问问题需要组织语言,要回答问题也需要组织语言。这都离不开,思考的逻辑,说话或者写作的逻辑。
大部分的工科学生同我一般,是不经常接触写作的。况且像我这般性格孤僻的人,同他人聊天又少之又少。语言能力得到的锻炼绝对是不足够的。而从事很多活动需要这样的能力,包括自我介绍、相互交谈、活动策划、联系嘉宾、调动人员,上台演讲、回答问题、提出疑问,撰写简历、投递项目、工作报告、入党申请、求职面试等。
现代社会节奏很快,判断一个人的能力高低,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也是取决于他的表现,而这样的表现往往依靠他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比较直观的例子是,我自己就倾向于认为一个英语口语说得好的人,他的英语水平很高。
有话不知道如何说,有事情不知道如何写,在这个信息时代绝对等同一个哑巴。有话说不清楚,有事情写不明白,更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的一种耻辱。
我们唯一能做的绝对不是让思维游离,而是形成一套良好的思考逻辑,表达逻辑。做到能把话说清楚,把事情写明白。无论如何,关于语言的训练是非常基础的。无论文科生还是工科生,在这个时代都是必备的技能。
目前,我自己在写的时候尽量不做后续修改,而更关注下笔定稿。我确定我的阅读水平高一些,写作能力却极其低下。因此,改完一稿,隔几天再看又会再改一稿。改来改去,文章的基本逻辑其实也还是没有变化。初始写作阶段应该关注的是骨干,脉络,而不是纠正细枝末节。把思想表达清楚了,把主要内容说了,再推敲如何更好的表达。
目前我在学习《写作学》这门课程,之后会整理发表上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