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彤正沿着滨城的海岸线开车兜风!最近在市委党校培训,从繁忙的工作抽身出来,去学习培训是一件满惬意的事。周末回家约着袁芳逛了逛万达,在星巴克点了两杯咖啡,闲聊了一下午。开车回家时,管彤想了想家里也没有什么事。临时改变主意将车一拐,驶入滨海大道。她想想整理整理一下思绪,今天下午和袁芳聊天信息量太大,一时半会儿平静不下来。
管彤发现袁芳在孩子教育上简直就是一个宝藏,在教育资讯方面,袁芳给人的感觉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做得功课非常足,给孩子各方面的安排也是考虑非常周到。和她比较,管彤羞愧得无地自容。管彤在孩子的教育上一直比较佛系,觉得孩子划片到哪儿就去哪儿。孩子好,去哪儿都差不了,孩子不好,择校也没有用。直到今年上半年孩子小升初,在办公室同事的一再善意提醒下,她才知道再这样下去不行,再不上心,孩子就没有好初中上了。
六年前孩子上小学时,大家都忙乎给孩子择校时。管彤超级谈定,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孩子可以就近上区实验二小。二小说不上好,但也不算差,在区里中上水平吧。管彤最喜欢的是二小离家近,步行不过五百米的距离,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距离。管彤认为小学这点知识,用不着择校,还不如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她办公室就一个同事,为了上个好小学,跨区选择了民办学校,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直升集团内的初中。刚开始,几个家长相约着拼车接送孩子,早上因为出来得早,不是太堵,三四十分钟就到了。到了下午,民办学校放学晚,正赶上晚高峰,那叫一个堵啊!附近的孩子早早就回家了,她家孩子回来就得六点半。到了家,吃饭、写作业都比同学晚,第二天还要起个早。后来同事实在不忍心看孩子那么辛苦,就在学校周边租了一个小房子。同事她老公上班的单位正好和孩子学校一南一北,如果跟着去学校附近住,每天穿越一座城,苦不堪言。于是,工作日同事陪着孩子在学校附近住,到了周末领着孩子回一家住,好好的一个家被拆成了周末夫妻!择校费、学费、租房费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年十万打不住。管彤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的选择图个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管彤坚定地选择就近入学。孩子小学这些年过得轻松快乐。
眼看孩子还有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管彤就多少了解了一下小升初的政策和初中的基本情况,不看不知看,一看吓一跳。别人早就如火如荼地忙开了,自己处在两眼一抹黑的阶段。滨城小升初采取的是划片入学,小学整体划拨到附近初中。学区好的家长高枕无忧,静等划片,到时候直接去初中报到就行。学区差的家长早就忙乎开了,有的在小学低年级就把孩子转入学区好的小学,不过这条道不是谁都能走通的,一般都是神通广大的人。规矩一点的做法就是在小学周边买学区房,然后静等教体局开放转学窗口,按照正常流程申请转入优质学区。管彤这下明白了为啥孩子班上这些年一直有转走的同学了。
到了六年级,转学的政策都封了。管彤一打听,孩子划片入学的初中升学率低得吓人,全校每年普高率不到百分之三十。而像越峰中学这样水平的初中普高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有那么几年,越峰中学的升学率都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此之大的差距,那有不动心的家长。所以最近几年民办学校的择校热一直居高不下,一年四万的学费也阻挡不了家长的狂热。这种背景下,民办学校就开始挑学生。好多家长在正式招生之前去民办学校递材料,将孩子小学入学以来的各项表现做成精美的画册呈递给民办学校招生老师。民办学校有了好生源,就有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就能吸引更多的好生源,周而复始,民办学校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种现象不仅在滨城,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明显,很多城市都出现一批民办牛校。有些搞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已经察觉到了教育的马太效应,如果让这种现象保持下去,那就像美国一样,私立学校胜过公立学校。而私立学校的高收费就会将人撕裂开来,有钱人享受更好的教育,而穷人只能接受差的教育。阶层的过度分裂对一个社会的稳定存在巨大威胁。
管彤不敢想那么远,眼前最现实的是孩子去哪儿上初中。学区内划片对应的初中不想上,越峰中学想去也去不了。有一次,管彤在家附近的文印室复印材料,发现有位六年级的家长正在整理孩子的材料,好家伙!几十页A4 纸!征得对方同意后,管彤粗略地学习了一下,学科竞赛、头脑奥赛、机器人大赛、钢琴、主持人比赛、舞蹈、新希望英语大赛等证书,林林总总,看得管彤心惊肉跳。看来去越峰中学这样的民办学校是没有希望了,自己一直没有给孩子加压,拿得出手的证书几乎为零,拿什么和人PK?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管彤有点担心自己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她还需要、还能坚持下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