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冬天,我到河北沽源看土豆,听说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土豆。
“来个地蛋。”我刚走进马铃薯研究站,一个老头就挥舞着拳头冲我说。
我从没听过哪种食物叫“地蛋”,走近一看,忍不住笑出声:“这不就是马铃薯嘛!”
老头“嘿嘿”笑了几声,捡起树枝扒拉着地上正冒烟的牛粪,烤马铃薯的香气从牛粪下边窜了出来。
“你为什么叫它地蛋?”为了缓解肚子“咕咕”叫的尴尬,也为了能心安理得的吃白食,我干脆坐在老头身边,捡起他刚才递给我的土豆,一边剥皮一边搭话。
“我们江苏人管这叫地蛋。”老头从牛粪里拎起一个热气腾腾的马铃薯,“啪”地扔在地上冷着,才搓着被烫红的双手,又说:“马铃薯名字多的很。河北、东北喊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只有搞科学研究的才叫得惯马铃薯吧。”
“我就是来考察马铃薯的。”老头这张口就来的本事让我怪不好意思的。
“你在这工作?”我问他。
“也不算工作,我在这画马铃薯。”老头“呼呼”地吃着马铃薯,一张口白烟四散奔逃。
“这么说,你对马铃薯挺有研究的。”虽然我觉得画马铃薯很奇怪,可这老头挺好玩的。
“那是,马铃薯适合生长在高寒地区,我们研究站把全国的品种都种在这考察,到了开花的季节,白的、淡紫的最多,紫花有些偏红,有的偏蓝,花心是个小山一样耸立的黄心。叶子和树叶非常相似,没什么特别的。给它们画画的时候,我经常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
“花香吗?”这老头是个顶顶有趣的人,我忍不住追问。
“本来是没有香味的,直到我发现“麻土豆”这个品种的花是有香味的,我的这个新发现,也是对科研工作的小贡献了。”他咧着嘴笑得自豪。
“你觉哪个品种最好不?”我现在才是“眸子炯入虎”,直勾勾第盯着他。
“个头最大的是“男爵”,一个能当一顿饭;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像板栗的,入口即化的就是外皮乌紫的“紫土豆”最好。我之前扛了一大袋回家,一家老小吃了好几天都不腻。”老头最喜欢的是紫土豆。
“没想到你不止画画,还挺关心马铃薯的。”我打趣他。
“马铃薯产自南美洲,现在遍布全世界。苏联战争时期的小说,只要提到战士思念家乡,必定是说思念家乡的烤土豆。你想想,这罗宋汤、沙拉,也离不开马铃薯吧。山西、内蒙古、张家口的主要蔬菜就是马铃薯。我还知道,山西的作者群派叫“山药蛋派”,哈哈哈。”老头对马铃薯的了解信手捏来,语言风趣,真是让我佩服之至。
要说这“努力的人到底有多美”,不就像这老头一样,自个努力,自个儿心里美,一张嘴,听的人也美滋滋的。
自己都活得美,走到哪都是一部“美颜相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