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67001/84b4ab75876f96b7.jpg)
并不是每一种情绪都适合第三人称,也不是每一种当下的感受都能分享。每当想到这一点,其实何必,小说中的能量气囊也无非是这样,不能够舍弃自我中最不必要的部分。仍旧不喜欢接纳,哪怕是极为简单的一面。正是这种拧巴使人觉得,本就不是一种拧巴。它始终真诚,却并非多么实际。
当有人对你说,尽量宣泄和表达,反而才危险。聆听本身也是暴力的,拒绝也没什么。不喜欢聆听本质也是不喜欢阅读,不喜欢表达也有不愿真实输出的层面。能够感受到的飘忽因此切实而行,花大把时间膨胀自我的,其实根本不需要理由。输出足够的能量激活对方,这本身的意义是什么。实际,没有什么是需要说的,哪怕是说自己不想说。哪怕是意识到了问题的症核。教会了对手如何同你相处其实毫无意义,越是真实越接近边缘。不可理解是愉快的,很安全。
忧虑的并非就此产生了怎样的情感纠葛,正是这种无聊无意义。后续就像沉船一样的死寂。如果决定了是这样,如果觉得后面的期待,也是一种感受的逼迫,索性离开。本就是无穷尽的自我克制与宣誓。其实知道。
能否接受的仅仅是陪伴,无声的陪伴。还没有想好,实际那种重复性的表达背后是对需求的不确定不肯定,也可能是原本更高一级的存在。这本身又是极度令人不悦的,因为真实是需要燃耗的,也接近于千斤拨四两。
网友评论